|
“毒气”管道为何破裂
| |
| |
2003年1月4日13:37 扬子晚报
| |
|
昨日凌晨,一施工队在南京晓庄附近作业时,将金陵石化塑料厂一根输送有毒、易燃易爆丙烯的钢管挖断,顷刻间大量有毒气体向空中喷涌而出,工地上空被一团十几米高的烟雾所笼罩,周围大面积土地迅速被熏成白色,行人在数十米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工地上正在施工的人员先是吓得目瞪口呆,继而呼叫着四处逃跑。由于泄漏的丙烯爆点极低,一丝火星便可形成巨大的爆炸,情况危在旦夕。接警后武警消防支队以及南京公安110派出大量警力,与有关专家迅速赶赴现场,一面奋力堵漏,一面紧急疏散周围居民,一直折腾了近四个半小时,才将一场恶性爆炸隐患排除。据了解,由于金陵石化塑料厂近一阶段正处于停产,故未造成更大的损失,但仅修复被毁坏的管道一项,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十万元以上。
有关方面在总结这次事故教训时认为,施工队的野蛮施工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然而令人深思的是,这“野蛮施工”所付出的代价,究竟由谁来“埋单”?
众所周知,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密密麻麻的管线已纵横交错地在南京地下铺开,牵一发则必动全身,因此,任何一次破土开工,都需要小心谨慎,否则不仅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破坏”,更会给市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乃至安全隐患。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首要的前提是有关部门必须对地下所铺设的所有管道线路有一个明细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作出指导意见。记者在常州采访时了解到,常州市利用信息技术,将城市地下设施用三维图像一一录入电脑中,哪个是输水管道,哪个是输气管道,哪个方位有电缆,哪个地方铺设了下水道,一目了然,且管线走向和相互间的距离都明确无误,给单位施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而在常州,绝少发生“野蛮施工”这样的新闻。
由此,记者想到所谓“野蛮施工”背后的问题,其实是一些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责任意识问题,如果没有系统的规划,没有长效的管理,没有超前的意识,“野蛮施工”不仅不会绝迹,而且还会一次次成为重大责任事故的“替罪羊”和“挡箭牌”。薛文强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