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国内
组图:体验上海“排堵保畅”新进展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04日15:53  新民晚报





  视点导读



  到今天为止,以“排堵保畅”为目的的全市交通整治行动,新年以来刚好10天。申城的交通状况有了多少改进呢?记者为此做了一回上班路上的有心人。

  从1月6日到9日的4天里,本报3位记者和1位实习生每天早晨8时——上班高峰时段——从市区的4个方向同时出发上班,分别选择了开轿车、乘地铁1号线、坐公交车过苏州河和坐公交车过南浦大桥的交通方式。虽然每个人的体验并不相同,但几天下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上班路好走些了。

  也许,一位普通“上班族”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市民的意见:“排堵保畅”、民心所向。

  自备车:堵车有人为因素

  出发地点:莲花路梅陇新城

  到达地点:威海路陕西路

  交通方式:自备车

  大约路程:18公里

  本报记者钱勤发报道

  6日星期一7时50分

  上班的线路有两条:一是沿虹梅路,出虹许路,上延安高架;另一条路走沪闵路高架,后进内环线,再接延安高架。今天走的是第一条路线。车出了梅陇新城,很快驶上虹梅立交,一路还算顺畅。不料,在上延安高架时堵了5分钟。上得高架路,见有一辆白色尼桑小车停在高架路入口的边上,车门大开,一位妇女在给小孩把尿。在高架路上停车尿尿还是第一次看到。显然,由于尼桑的停车,造成了高架路入口处的拥堵。全程用了48分钟。

  7日星期二8时零3分

  今天依旧沿虹梅路行驶,在宜山路口受阻5分钟。原来,红绿灯不亮,警察在指挥。上得延安高架后,到江苏路段时,车子排队,缓慢行驶到茂名南路出口时,车子更堵。可见,高峰时关闭西藏路下匝道,大大加重了茂名南路下匝道的压力。全程耗时60分钟。

  8日星期三7时55分

  今天改走沪闵路。尽管建高架路面不平,但很畅通。从沪闵高架、内环线,一路到延安高架,今天特别畅,就像过节时这般畅通。35分钟就到报社。计程表上显示17公里。

  9日星期四8时整

  今天还是走沪闵路。不过,没有昨天那么畅。由于一些车辆抢道,致使虹梅立交朝徐家汇方向的下匝道受阻。同样,从沪闵高架折向内环线时,又有不少车辆从外档插入,使内环线入口处受阻。驾驶员的不文明驾车往往是道路受阻的原因之一。全程用了42分钟。

  过江专线车:“战场气氛”淡了

  出发地点:浦东新区浦三路

  到达地点:人民广场

  交通方式:574路公交车

  大约路程:14公里

  本报记者沈月明报道

  每天的早晨,浦三路公交站都要上演为时1个小时左右的挤车之战。每当有一辆过江公交车过来,急等的人流便一拥而上,一路追跑。然后是塞人、吊车、喊叫,“战场气氛”之紧张激烈,堪称罕见。

  6日8时,浦三路站头。这个站的“大客户”576路还是差不多每隔十几二十秒就来一辆。人流快而有序地登车,没有吊车现象,以往常见的两位“推一把”公交人员也不见了身影。

  往日由于各路车抢位、拉客、前方红灯阻挡、行人乱穿等原因,这里经常前车堵后车、外车挡里车,有时能“积压”多达近10辆车。当天,各方面的状况似乎都有所改善。

  8:04,熟悉的574路出现在视野中。刚一停稳,前门后门八九个人一拥而上,但此时车内早已“拍拍满”。眼看着没有希望,记者和另外两三个乘客“败下阵来”。8:09,顺利挤上第二辆车。一路基本通畅。

  过隧道是574路的一道坎。当天车辆在隧道里除了几次短暂的“稍息”外,基本以骑自行车的速度顺利通过了延安东路隧道。8:40抵达人民广场站,用时31分钟。

  7日、8日,情况与6日基本差不多。没有遇到令人心烦的长时间红灯。由于有交警维持秩序,车辆在经过张杨路越江隧道工地时也仅有短时间的停滞。

  9日,浦三路站头的“硝烟”明显淡了。各路公交车靠站已相当规矩,进出较为顺畅。那些在等574路的乘客脸上似乎已经少了些许焦虑和紧张。记者8:04乘上574路,到达人民广场终点站时是8:32,比平常快了两三分钟,但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吧!

  地铁一号线:高效和拥挤像“双刃剑”

  出发地点:老沪闵路“舒乐小区”

  到达地点:人民广场

  交通方式:50路公交车换地铁

  大约路程:14公里

  本报记者季颖报道

  记者的上班之路很好地体验了公交车和地铁的效率差别。

  从记者居住的“舒乐小区”到虹梅南路锦江乐园地铁站大约有3公里路,4天里乘50路公交车最慢的一次是6日(星期一),用了26分钟;最快是9日(星期四),用了18分钟。这段路共设9站,为了方便附近小区居民,绕了不少路。而沪闵路虹梅南路路口的立交桥由于正在建设沪闵路高架二期工程,成为这段上班路上的“瓶颈”。

  地铁一号线从锦江乐园到人民广场大约13公里,共10个站。记者每天记时,这段路总在22分钟左右,相差不到几秒钟。而且地铁的“肚量”也很惊人,从锦江乐园站开始,看看车厢已经站满乘客,但每一站几乎都还能塞进不少人。

  轨道交通的高效和拥挤像一柄“双刃剑”,让许多和记者一样的市民又爱又恨。比起路面公交的拥堵,人们更愿意去挤“沙丁鱼罐头”一般的地铁车厢,因为地铁能够保证将乘客按时送达目的地。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上海轨道交通三条线,去年日均运送乘客97.9万人次,相当于2517辆公交车的日客流量。在欧美发达国家,轨道交通往往是城市公交的“主力军”。

  记者注意到,地铁一号线目前高峰时段的车辆间隔是4分钟左右一班,如果能够达到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那样2分钟一班,车厢的拥挤程度将大大缓解。而如果能够在公交地铁的换乘方面作些改进,也将给上班的人潮带来很大的便利。

  在目前短期内无法增加线路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力,使其成为“排堵保畅”行动中的“方面军”,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公交汽车:提速空间在哪里

  出发地点:中兴路东宝兴路

  到达地点:威海路陕西路

  交通方式:66路换49路

  大约路程:9公里

  本报实习生刘颖报道

  6日,早上8:05出发,8:55到达。我惊奇地发现原本至少1个小时的上班时间,缩短到50分钟;而且一路上要经过31个红绿灯、40多个路口!一到单位,我就兴冲冲地向大伙宣布:“今天的交通真不错。”是交通状况改善了?还是今天的“运气”特别好?

  7日,汽车在河南北路上还没跟前面的红绿灯“打照面”,就已经“一进一停”7个来回!前面怎么了?4分钟后,很多乘客绕过停滞的车队,迎面而来。原来,前面一辆66路车中途抛锚。正是为了给这辆“负伤”车靠边让道,才有了刚才七进七停。可见及时检修、更新公交汽车的设备与车型,降低故障的发生率,也是交通畅通的保障。

  8日,汽车在海宁路十字路口排成长龙,等了5分钟总算通过。我发现在这2个红绿灯之间,还有1条人行通道。有些行人看见车速慢了,就开始横穿马路。于是交通更拥堵了。如果大伙都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剔除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阻塞,公交车还是有“提速空间”的。

  9日,“瓶颈”问题印象深刻。66路车过苏州河走的是河南路桥。桥身不长,才64.5米,但桥两端各有1个红绿灯。有的车还没下桥就遇上红灯,只好滞留桥上,这样后面的车即使是绿灯也上不了桥。简单的上下桥,成了头疼的事。看来,道路和交通标志等的设置还有待更科学合理。

  不要乐观太早(视点快语)

  堵车让千万老百姓心烦,堵车让大小管理者心焦。

  近期集中力量排堵,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建设世界级大都市的决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市交通虽有改善,但根本压力并未减轻。头脑清醒者决不会乐观太早。

  读完今天《新民视点》的交通见闻录,突然萌生一个建议:除了记者采访以外,方方面面的“头头脑脑”和普通百姓,都来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观察或记录道路实况并提出各类“金点子”。有心人不是做一天两天,而是一直坚持下去,至少做到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顺利成功地举办。·山水·

  申城交通立体化建设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

  这样的景象在地铁里常常见到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