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11月10日报道,2002年7月,湖北省团风县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撤销团风县环境保护局。理由据称是“进一步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有效制止对企业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而实际上,团风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该县多家企业违法:团风县金属延伸公司采用国家明令应于2000年底淘汰的工频炉工艺非法生产;程湾纸业有限公司、临江铺造纸厂和团风冶炼厂是应该取缔的“十五小”企业,但仍具备生产能力;永安药业有限公司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团风县卫生纸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耐人寻味的是,该县为什么要撤销环保局?记者在报道此事时以“不可思议”相称,细思之,其实也不足为怪。 众所周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考评地方政府政绩的最主要指标。GDP从哪里来?在很多地方,主要就是靠企业。当然,谁也不会说环保不重要,但它的好处是宏观上的,是着眼于长远的。在短期内,环境治理必然会影响GDP。环境污染是“虚”的,是“软指标”;产值和税收是“实”的,是“硬指标”。所以,很多地方的政府对环保根本就没有积极性,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于“不要”。 环保之于企业,就更不用说了。治污往往投入很大,这会直接提高企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当然不利于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意识到其他企业也不治污的时候,同类企业就更不愿为之了,因为那会直接降低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不乐意,地方政府也不会情愿。“夹缝”之中的环保部门只有两种选择:一、睁只眼闭只眼,或者一罚了之,屡犯屡罚。这样的话,不但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比较满意,而且工作轻松、财源滚滚;二、严格执法,绝不手软。这样的话,不但工作阻力很大,无利可图,而且也会招来地方政府的白眼,要命的是,地方政府是环保局的顶头上司,局长的乌纱帽和局里的经费都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里……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很多严重污染企业为什么屡查屡犯,有些污染源就如同“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而环保部门为什么视而不见;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团风县为什么要撤销环保局了。 其实,地方政府对环保的“不耐烦”在很多地方都时有表现,只不过在行为上比团风县“温和”一点罢了。比如,一些地方的政府或者要求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特事特办”,或者以“企业清净日”和“整顿经济软环境”等借口限制环境执法。对上级环保部门的执法检查,有些地方的领导或者弄虚作假加以干扰,或者公开为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百般辩解。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早已成为中国的大问题之一。近几年来,环保的调子确实是越唱越高。所以,要说中国不重视环保,那是不客观的。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确实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甚至越来越恶化。何以如此?人们普遍感到执法不力是主要的原因。那么“执法”为什么总是“不力”?团风县的“惊人”之举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地方保护主义才是环境保护最大的敌人! 近年来,有不少政府执法系统,如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都实行了垂直管理。笔者觉得,让环保部门也实行垂直管理其实比有些部门更有必要——利益有地方性,而环境无边界,环保本来就应该是“全国一盘棋”。 (作者 盛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