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爱心款竟当会务费 追踪161名贫困生救助款去向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25日16:19 新华网 |
|
|
新华网吉林频道电 2001年教师节前,在吉林省农安县龙王乡捐助贫困生大会上,发给上台贫困生每人一个70元的存折,会后竟被全部收回,两个月后,发到贫困生手里的只有三四十元钱,有的还没有得到。城市晚报记者两赴该乡调查,发现此次捐款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部分捐助款竟用作了会务费……
被愚弄的爱心
农安县龙王乡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2001年教师节以来,一看到自己教的学生因贫困辍学,他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石头,让他喘不过气来。每当这时该老师就想起一件事情,让他想不明白:全乡中小学老师和其他单位职工、干部、个体工商户在2001年教师节前捐的救助中小学贫困生的捐助款,在教师节的前一天全乡召开大会以存折的形式发给贫困学生代表,每人70元钱。可是领导讲完话,新闻单位录完像,还没散会,发给贫困生的存折就被收了上去。大约两个月后,这笔爱心助学捐款发放到贫困学生手里时却莫名其妙地减少了数额,由每人70元降到40元钱。这件事折磨了该老师一年半多了,他说,虽然他当时捐出爱心助学款才30元钱,钱数不多,但总觉得捐款人的一片爱心被愚弄了。
会上发红包,散会就收回
陈鹏,今年13岁,是龙王乡永久村河西小学5年级学生。他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母亲改嫁,他上学靠60多岁的爷爷陈金支付学杂费。陈金老两口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很拮据。
2001年9月8日,永久村河西小学的赵老师找到陈金,告诉他一个喜讯:“明天全乡召开庆祝教师节的大会,会上要给贫困生发点钱,这笔钱是全乡干部职工捐的,陈鹏是贫困生,要参加大会。”
第二天上午7点多钟,陈金用自行车驮着孙子陈鹏赶到距村子10多公里的乡里开会。陈鹏穿得“里外三新”,乐颠颠的。
陈金赶到龙王乡中心小学时,在学校的大院里已有100多名家长和学生。陈金第一次参加这么隆重的大会,他的孙子陈鹏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陈金说,当时操场上人山人海,进入会场时,两旁的学生仪仗队鼓乐喧天,用两辆加长141汽车搭成的大会主席台的周围彩旗飘扬,一座鲜艳的彩虹门上面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更加增添了大会的热闹喜气。
大概9点半,大会开始。在主席台上坐着10多个县和乡里的领导,县、乡领导依次讲话。大会第二项,宣布了救助贫困生捐款大户的名单和被救助的贫困生名单,名单上的贫困生长长的一大串,陈鹏的名字在名单的后半部分,听到孙子的名字,陈金早巳悬起的心才落下来。
陈金说,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盼到了。30多名贫困生代表在掌声和音乐声中走上主席台,从领导手里接过用红纸包的“爱心助学款”。接着学生代表郑重地把“红包”贴在胸前,台下照相机、摄像机的闪光灯闪过后,贫困生代表下了主席台。
陈金想看一看刚才发到贫困代表手里的“红包”,可他却看到他们手上的“红包”被人收回去了。大会散了,陈鹏也没有领到钱。他们村小学有7名学生上了救助名单,可和陈鹏一样,都两手空空地回到家里。
过了几个月,陈金在外村一位贫困生代表那儿打听到,当时“红包”里包着一个存折,存有70元钱。陈金就找到陈鹏的班主任问救助贫困生捐的钱啥时发下来,班主任说,“学校没有接到这笔捐款,当然也没有陈鹏的。”陈金也问了参加大会的贫困生王怀德的爷爷王文礼,“我家孙子也没有领到钱。”王文礼说。陈金说,陈鹏自从上学开始学校就给免了学费,对陈鹏给了很多照顾,因为这点钱找学校也不好意思,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这笔钱,直到现在他也不清楚有没有陈鹏的助学款。
有的助学捐款顶了学费
今年1月中旬,记者找到住在龙王乡永久村于家炉屯的贫困生王怀德的家。王怀德今年16岁,因家庭困难已于去年下半年辍学了。
王怀德原是永久村小学4年级的学生,父母离异,父亲在外面打工,他住在爷爷家里。王怀德62岁的爷爷王文礼虽然种了1垧多地,但因为地比较薄打不了多少粮,他一家三口的生活都要指望儿女们的贴补。
王怀德说,他和爷爷参加了救助贫困生的捐助大会,但从未收到捐款。王文礼说,他家实在困难,要是得到捐助款,他的孙子也不会辍学在家。王怀德见到记者时一脸的茫然,他怕看到书包自己伤心,早就把书包藏到了房后。
在龙王乡永久村李五屯,记者找到另一个参加捐助大会的贫困生、11岁的李爽。她的父亲长期有病,母亲身有残疾,学校免去了她的学费、李爽的父亲李占文还记得女儿参加大会那天的情景,当时把李爽乐得“站不稳,坐不安”,她头一次见到这样“热闹”的大场面。李占文告诉记者,大约在2001年11月中旬,李爽的班主任告诉她,下学期的学费不用交了,上面救助贫困生的捐款李爽分到35元钱。“35元顶50元的学费?”李占文当时没有多问。
在永久村李五屯,记者找到村民张太林,他的儿子在龙王乡中学念书,也是这次捐款资助的对象。张太林家里孩子多,生活不宽裕,他对每笔收入都记得仔细。据他讲,2001年11月中旬,他的儿子从学校拿回了40元钱,说是上次开会救助贫困生的捐款。
为什么有的贫困生没有得到捐款?究竟被资助的对象应该得到多少钱?
记者与永久村河西小学校校长刘振取得了联系,他说,河西小学在2001年那次大会上有3名贫困生成为资助对象,他们分别是陈鹏、王怀德、李爽,每人分到捐款35元钱,都顶学费了。陈鹏、王怀德一直没有交学费,给他俩顶了学费没有跟他们的家长说。他还告诉记者,原先计划救助每个贫困生可能是70元钱,甚至更多一点,但为什么后来变成了35元钱,他也说不清。
“红包”成了会务费
记者来到龙王乡中心小学,找到负责救助贫困生捐助款发放的该学校教导处主任杨文成,杨文成主任告诉记者,救助贫困生的捐款发放是完善的。全乡小学在2001年10月9日召开的救助贫困生的大会上确定了100名贫困生名额,每个人得到捐助款35元钱,领款时救助对象的家长都签了字,领取现金。他拿出了翁克小学、联合小学、一心小学的救助贫困生领款人名单。记者看到一份名单上的时期为“2001年11月14日”,杨主任解释说,当时开大会时有的单位捐款并没有交上来,直到当年11月大部分单位的捐款才送来,才给贫困生发放下去。
杨文成主任承认,当时开大会时给贫困生代表发放的“红包”,里面装着存有70元钱的存折,这是“开会录像”的需要。会议没完时就把“红包”从贫困生手上收回来了,这是因为在开大会时,贫困生的数量、捐款数额还没有定下来,等到都定下来以后再把钱发下去。
杨文成主任说,在开大会前他们按全乡的捐款计划,每个贫困生能得到捐助款70元,但开这样的大会需要许多费用,没有想到会务费有些“冒支”了。他们只好缩减贫困生捐助额,每个小学的贫困生得到35元。杨主任列举了几样大会花销:学生仪仗队租服装费用以及吃饭、车费600元;租彩虹门、搭大会主席台1000元;请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会议领导吃饭1000元;还有买台布、花束、气球、打印有关证件、荣誉证的费用……
杨文成主任说,当时他和主管教育的乡领导在大会过后算过账,当时全乡的捐款有1.5万元左右。虽然钱数不少,但开会时还是显得钱不凑手。
助学捐款到底有多少
春节过后,记者接到知情者打来的电话,龙王乡2001年9月召开的救助贫困生的大会,当时参加捐款的有龙王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各村村委会成员(包括村小组长)、龙王乡中小学教师、粮库、信用社等企事业单位,还有个体工商户及长春的友好单位,共捐款7万余元。可是龙王乡发放到中小学贫困生手里的捐助款只有6000多元。
2月16日,记者按掌握的线索第二次来到龙王乡查证有关2001年龙王乡救助中小学贫困生捐助款的去向。
龙王乡中学校长姜兴洲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提供了该中学获得资助的61名贫困学生的名单,每名学生获捐款40元。
姜兴洲校长证实,当时开大会时因时间仓促,捐款数没有完全统计上来,为“开会”需要,乡政府领导决定“临时办理30多个存折,每个折里有70元钱”,后来全乡此次捐款收上来时,比计划数少点,该中学的贫困生每人领到40元。姜校长说,这次开会花销较大,在会上领导要讲话,该中学的扩音设备陈旧“不出声”,从这笔捐款里挤出三四千元,买回了一台扩音器、两个喇叭、—个话筒。在这次大会上还表彰了38名优秀教师,每人奖励100元,发放—些纪念品,这笔钱也是从捐款中出的。姜校长说,这次全乡号召捐款的名义是“捐资助教”,重点救助贫困生,把“捐资助教”的钱大把地花在会务上是不合适的,但龙王乡政府财政困难,会务费花捐款也属无奈之举。
记者按姜兴洲校长提供的名单,找到了住在一心村陈东屯的贫困生张雪利,他正面临失学,100元钱办理学籍的钱他家也拿不出来。记者在他家中看到,被子和泥地一样颜色,通了电却用不起电。张雪利的母亲常年有病,仅今年春节打针吃药就花去了三四百元钱,在他家快坍塌的屋里除了装着空吊瓶的大筐,没有一件家具。张雪利的父亲见到记者时哭了,他说,他家只租点地种,地里出的钱连妻子打针吃药都不够,贫困的家庭让两个上学的孩子吃尽了苦头,张雪利今年17岁,上初中三年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中午在学校却仅吃5角钱的饭,真担心孩子的身体会受不了。张雪利的父亲讲,2001年11月,张雪利从学校拿回来40元钱,弟弟张雪洞也从学校拿回35元,说是救助贫困生的,这笔“大钱”他不会忘记的。
记者虽经多次查证,但没人能说清2001年9月这次捐款的总数,有人说一二万,还有人说六七万。2月18日,记者的住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秘密。
据该人讲,他叫孟北坤,是龙王乡政府的副乡长,现在某水库任党委副书记。2001年9月,龙王乡政府动员全乡干部职工捐款,主要是解决贫困生上学的问题,当时乡政府下发了文件,制定具体捐款方案,并按单位干部级别“定了捐款额”。孟北坤说,据他掌握的捐款数大概有六七万元。这笔捐款除极少部分用在救助贫困生身上、教师节的花销外,还有部分钱搞了其他活动。在一次活动中,一位领导曾发牢骚,用捐款搞的活动买的纪念品“怎么没有我的份”。
“这次大会我们用心良苦”
记者在龙王乡政府采访时,该乡党委书记张晓杰告诉记者,2001年全乡动员捐款时他还不是党委书记,并且不主抓教育,所以对此次捐款的总数、这笔钱是怎样花的他并不知情。当时“我捐了200元钱”,除此之外只能找当时抓教育的韩士杰副书记和教育助理勾学田,但韩士杰已调到其他乡镇工作,勾学田退休在家。龙王乡政府一位秘书说,当时收捐款时要盖政府公章,她没同意,也没有对此笔捐款收支下账,说不清这笔捐款的去向。
龙王乡政府党委副书记崔玉林告诉记者,2001年全乡教育捐款的总数大约1.7万元,至于用这笔捐款是否买了纪念品搞了其他活动,他说:“我不知道此事,但我绝对没有拿什么纪念品。”
已调任农安县三盛玉镇工作的该镇党委副书记韩士杰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在龙王乡抓教育工作时就想干出点“政绩”来,所以那次救助贫困生的大会才开得如此隆重、场面热闹宏大。他说,开大会时捐款只收了几千元钱,他只好出面先借钱开会。韩士杰副书记证实了龙王乡小学负责人的说法,发一些里面有70元钱存折的”红包”给贫困生代表,主要是给“开会录像”做个样子,会后捐款的计划数没有上来,只好决定给中学的每名贫困生发40元钱。小学的35元钱,中小学贫困生人数也由200多名降到161名。他说,开这次大会的钱是借的,因为这件事,如今龙王乡政府欠别人的钱还有4000元。
韩士杰副书记说,这次捐资助教虽然主要是救助贫困生,但龙王乡政府没钱,已经8年在教育上没有投入,借着这次捐款奖励教师、开运动会、添补会务费、买一些扩音器等设备也在“情理之中”。他说:“这次大会我们用心良苦,绝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发给贫困学生钱由原计划的每人70元,降到三四十元钱,这可以说是“善意的谎言”。
韩士杰副书记说,2001年9月全乡发动的捐资助教活动,救助贫困生只是活动内容的一部分,这笔钱只要用在教育上就没有背离捐款的初衷。他说捐款单位和个人的名单他曾保留,但有一部分在搬办公室时丢失了,他记得这次捐款的总数在2.3万元左右。
记者在龙王乡永久村安家甸屯采访时,得知上小学3年级的赵彩云家里十分困难,其母亲在她7岁时因病去世,父亲是残疾人。她如果将一根圆珠笔芯当天写完,会被父亲痛骂一整天。一位教师接受采访时说,当地贫困生的标准是:一年穿不上一件新衣服,半个月吃不上一顿肉,一年交不上三分之一的学费。如果把用在走过场的会议开销用在贫困生身上,可以捐助更多的学生啊!
一位参加此次捐款的个体老板告诉记者,以后有关于组织“捐资助教”的活动时,他表示将继续捐助贫困生,只是今后不通过有关组织部门把钱送到贫困生手中,而是亲自将钱送去。
龙王乡中心小学校一位女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再有什么爱心助学捐款,她不打算捐了,因为这些捐款没有用在“正地方”。
龙王乡永久村一位贫困生家长说,龙王乡搞救助贫困生“仪式场面”这么大,并不是为了救助贫困生,其实是为了搞“政绩”。
这次救助贫困生的爱心捐款,在受救助的贫困生心里留下了阴影,当谈到“善意的谎言”时,一个11岁的贫困生眨着美丽的眼睛说:“怎么叔叔阿姨也会说谎,老师不是教育我们从小养成诚实的品德吗?”(记者 杨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