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会晤。
演习:中国警方在进行反恐演习。
9·11改变了美国,让这个国家更霸气;但9·11没有彻底改变中美关系,尽管中国更加灵活。
“9·11事件使中美关系在程度上有所改善,但不是本质上的变化。”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办公室主任理查德·哈斯把世界划分为前9·11和后9·11两个时代。在前9·11时代,中美关系风风雨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及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一度令中美关系跌到了谷底。
9·11事件,为中美之间发展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是,提供的这个平台却非常有限,两国之间的反恐合作,并不能把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矛盾抹杀掉。
后9·11时代,中美关系依然风雨不断,但也多有高潮。
“中美之间希望找到更多的合作点,但现在发现要想找到更多的合作点并不容易。想通过反恐合作把其他的矛盾全部取消,又做不到,这就是中美关系的现实。”
阎对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中国外交在“保守”中转型
中国旅美政治学者郝雨凡认为,9·11事件暴露了中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的一些特点。
郝在即将出版的纪念9·11事件周年的著作中指出,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总体把握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在郝看来,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即希望“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和政府做主,世界的事务由各国协商解决”,固然是美好的理想和应争取的长期目标,但与今天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实质有距离。
因此,郝认为中国需要重建设计转型期的总体外交战略。“虽然我们也有战略目标,但目标既笼统又抽象,既缺乏手段、目的以及相互关系的深层思考和长程规划,又受限于原则性的条条框框,更缺乏操作性。”
国内主流学者持有不同看法。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指出,对于中国来说,首要任务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把握住大方向,再适当调整有关外交策略,做到“有所作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刘建飞教授称此为“积极的保守”。刘说,这样的“保守”是基于长远战略和全局眼光的沉稳与从容,不是坏事。
正是这种“积极的保守”,使中国在中美关系中不断得分。
8月28日,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做准备而来华访问的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北京宣布,华盛顿已经把反对中国政府的“东突”势力列入了美国的恐怖组织名单,这是中国希望看到的事情。
4月27日,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的美国之行,被舆论认为是中国在9·11之后积极出击,主动寻求新策的一种举动。这也是一年来,中美关系的一个高潮。
中美步入竞争年代
9·11后的一年,中美关系的发展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
今年年初,冰雪初化的北京在送走了美国总统布什之后,就听到了中国被美国国防部列入核打击名单的消息,美国对华的敌意暴露无遗。
事实上,一年来,推崇强硬的现实主义路线的美国“蓝军”势力一直在不受限制地实施它的反北京措施。
在一系列反对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的呼声中,美国新世纪计划执行主任加里·施米特充当了冲锋号的作用。该计划的成员包括美国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一些主张彻底改变中东政策、改换伊拉克政权和巴勒斯坦政府的一些人。他们是美国强硬现实主义派的代表。
施米特不久前说:“美国同中国的竞争推迟不了太久,这是事实,到头来,中国的野心必然形成竞争。因此,美国应该利用中国目前关注其国内事务的机会,加强我们在该地区的影响。”
在有迹象表明中美关系一年来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他仍发表此说。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问题观察家约翰·格什曼认为,白宫鹰派势力眼里的中美关系是一种“象征主义政治”:“对他们来说,他们希望听到布什说中国是竞争者,就像他在竞选时说的那样。甚至在政府内部还有人希望中国被指名为‘邪恶轴心’的一部分。”
7月,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和国会撰写的《美中安全评估报告》,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其真实用意可能是美国在为今后的对台出售武器造势,但也再次说明,美国一直在提防中国。
“在多强中间,美国主要是防范中国。”阎学通说。
这种防范是全方位的。
在赢得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后,美国顺理成章地加强了在中国西部即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它还寻求在东南亚,特别是在菲律宾进行新的兵力和物资的前沿部署。他们迅速加强同印度之间的关系,人们还看到美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日本等国以军事演习的形式开展的反恐合作,甚至包括中国北部的蒙古都成为白宫“反恐外交”青睐的对象。
“这一切都同打击‘基地’组织没有多少关系或根本没有关系,但是同中国有关系。”格什曼说。
美国的霸气与中国的灵活
但中美关系一年来的发展轨迹也显示,布什的对华态度出现了缓慢而明显的变化:从过去一味强硬和咄咄逼人,变得锋芒有所收敛,其中包括台海问题的讲话,从中似乎多少能够知其分寸和深浅。
对美国历任新总统来说,这是在制定对华政策时通常都要经历的过程,也是现实政治对美国外交产生影响的结果。应该说,布什的这种转变过程虽不坚决,但是时间并没有延长。
布什执政团队内部有两股力量相互较劲,时不时进行着抢夺决策权的拔河比赛,最终导致美国对华态度忽冷忽热,忽左忽右,矛盾重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中美军方逐步恢复接触并试图修补关系。
从4月初美国“科蒂斯·韦尔勃”号军舰访问香港遭拒,到6月中旬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的访华,虽然五角大楼不时传来鹰派的声音,但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中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把部分资源用于改进防务质量,是自然的事情。“中国扩大军备不足为虑。”最近不太得意的鲍威尔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签发国务院第361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消息一经发布,一直特别关注防扩散问题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迅速做出反应。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中国新颁布的《管制条例》“有利于减少中美在这一问题上长期存在的摩擦”。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这是中国“在国际防扩散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必将有利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10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计划在华盛顿和布什在得州的牧场与布什举行峰会。此前,有媒体分析,武器销售争端很可能起到破坏性的作用。
在7月份,布什政府对9家中国公司实施制裁。这是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第四次因向伊朗转移与武器相关的材料和技术,对中国公司实施惩罚性制裁措施。
9·11事件后,美国霸气十足,中国却已变得灵活。(作者:胡奎 陈晓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