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年轻常委:专职更专业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16日16:47 羊城晚报 |
|
![](/nimages/bj00.gif) |
专家提醒,应避免走向“所有常委都要专职化”的极端
本报综合消息 昨天,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选举产生。引人注目的是,在159名常委中,出现了19个“特殊”的新面孔。他们年富力强,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倪岳峰,今年都只有39岁。
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特别委员”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就在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其人员组成结构首次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其实,这个信息早在3月4日人大发言人姜恩柱答记者问时就已传出:“即将产生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数将会有所增加,主要是增加一些相对年轻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
有些媒体把他们称为“专职委员”。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宪法学专家韩大元教授注意到,姜恩柱审慎的表述中并没有专职委员这一提法。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扩大具有法律、经济背景的人士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比例,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全国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工作,为立法、监督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意见和帮助。
据了解,全国人大以前并不缺少“专职委员”。比如原来一些部长、省长退下来后到人大来工作,他们本身不再兼任原来的职务,某种意义上也是“专职”。这些人的优势是熟悉情况,了解国情。但不可否认,年事已高。
专家认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大常委专业化、年轻化被提上日程。此前媒体对这些“专职常委”的描述集中在,“年纪都在50岁左右或以下,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或是司局级官员,或是学者,拥有经济、法律等的专业知识。”“这些人普遍年富力强,不是退了才来人大工作,而是干得正红火时过来。”
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成员应松年教授认为,“在人大工作,天天都是与法律打交道,这对提高法律意识和相关业务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这些年轻人到人大工作几年,实际上就是完整地参与了立法、监督的过程,如果将来他们再到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对推进依法治国意义深远。”
宪法学博士程洁著文认为,应为人大常委专职化改革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她还提醒,改革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所有常委都要专职化”。因为“部分常委兼任一定的社会职务,将有助于他们随时倾听民意”。
(日京/编制) |
|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