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选举19日傍晚落幕,执政的新千年民主党候选人卢武铉从总共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微弱多数击败在野的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当选韩国第16届总统。 驻韩国首都汉城的路透社记者保罗·埃克特,在选民投票后发出的报道中强调,决定选举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因素。 美国因素的突出,在于卢武铉当选本身就得益于民众的反美情绪,同时他也表示要争取在美韩之间建立更为“平等”的关系。 也做“反对者的总统” 选举结果揭晓后,在新千年民主党总部内,卢武铉发表讲话:“我将努力成为这样一名总统:不仅是自己支持者的总统,而且也是这次选举过程中反对者的总统。” 这名被西方媒体贴上政治“自由派”标签的当选总统表示,要在他的任期内开创一个“对话和妥协的时代”。 与此同时,附有“保守派”标签的李会昌公开承认,“我再一次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失败。”李会昌之所以提到“再一次”,是因为他曾经在1997年首次参选总统,却以微弱少数票惜败在金大中手下。对他来说,在相当程度上,这次选举是5年前那一幕的重演。 在汉城街头,现年49岁选民李银明(音译)向路透社记者埃克特解释了自己投票支持卢武铉的原因,“李会昌代表精英,亲企业、亲美国。与他相反,卢武铉代表普通民众,而且为整个朝鲜民族的利益服务。” 将继续“阳光政策” 继承金大中与朝鲜积极进行接触的“阳光政策”,以及近期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策略,卢武铉与主要竞选对手李会昌拉开了距离。 尤其是在美国把朝鲜归入“罪恶轴心”之列、以及近期再次爆出“核问题”和导弹出口也门问题以后,选举前一天,几乎所有总统候选人都把焦点聚集到了如何把握与朝鲜关系的问题上。 与卢武铉相比,至少在一些韩国媒体看来,李会昌不仅更为“亲美”,而且赞成对朝鲜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 韩国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民众同文同种,多数企求和平。 但在如何与朝鲜交往、化解纠纷以及今后潜在危机的问题上,即使是在1个多月前结成政党联盟的卢武铉和国民联合21党领导人郑梦准之间,也在投票前夕闹翻。19日凌晨,因为卢武铉表示,他领导下的韩国新政府将采取干预措施阻止美国与朝鲜之间发生战争,郑梦准认为如此表态“不合适”,进而作出了“分手”表示。 不向华盛顿“叩头” 不向华盛顿“叩头”,是卢武铉先前就直接向韩国民众表明的个人立场。但这名曾经因为替韩国劳工打官司而著名的律师同时也表示,他本人并不“反美”。 至少在相当一部分外界人士看来,假如说选民投票以前朝鲜问题是最为敏感的话题,那么,投票结果却证明,众多韩国民众近期对美国反感情绪的进一步高涨最为重要。 属于“非主流政客” 美联社记者托尔基亚尤其注意到,卢武铉从来没有去过美国。与一般进入政治圈、尤其有意攀登政坛最高峰的人士不同,他大有“一网打尽”之势:指责韩国政府官员对同级别的美国政府官员“卑躬屈膝”。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但一名韩国政治学教授认为,正是因为卢武铉属于一名“非主流政客”,才应和了普通民众希望变革的呼声。这些年来,民众看够了“主流政客”的表演,对他们在国际和国内的表现都不满意,尤其对政客与国内财阀的勾结和高层腐败感到愤怒。 选举结果产生几个小时后,美国国务院先行向卢武铉表示热烈祝贺,白宫随后不仅认定美韩两国关系还将继续保持良好,而且认定韩国民众“选对了总统”。不过,当记者问及卢武铉所要求的美韩之间更为“平等”关系时,白宫发言人弗莱舍承认,“我们不得不等着瞧,确定哪些问题我们能够认同、哪些问题无法认同”。(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