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萨哈罗夫(1921-)近照 |
50年前的8月12日,前苏联氢弹试验大获成功。 |
今年8月12日是前苏联氢弹试验50周年。俄罗斯《消息报》8月7日在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刊发回忆文章。文章指出:1953年8月12日,前苏联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的一处靶场上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试验。这是前苏联进行的第4次核试验。这颗代号为РДС―бс的氢弹爆炸当量高达40万吨,相当于40万吨TNT黄色炸药同时爆炸的威力,是美国或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威力的20倍!试验成功以后,苏联杰出的核物理学家、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时年50岁的苏联科学院院士伊格尔·库尔恰托夫,对年仅32岁的青年物理学家安德列·萨哈罗夫毕恭毕敬地说:“这可多谢你啦,苏联的救星!”
众所周知,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情报部门情报曾经帮过前苏联科学家的忙。然而,前苏联的氢弹却险些毁在情报部门手里。从大名鼎鼎的克劳斯·福克斯手中弄到的那份资料曾经让美国人和前苏联物理学家都先后进入过死胡同。由扬·泽利多维奇院士领导的小组仅为检查这份错误百出的资料就浪费了6年时光。情报部门还提供过一份关于丹麦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创始人之一尼尔斯·珀尔认为“超级炸弹”根本不现实的资料。
对于氢弹,苏联科学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只是要把这套想法的前景证明给后来全力推动氢弹研究的斯大林和贝利亚很不容易且要冒大风险。
研制氢弹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智力竞赛。为了研制原子弹,首先要解决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并且要在矿场和各类工厂里面开展大规模的工作。研究氢弹则需要一系列新的科研方向和新人才的出现。这些新的人才包括高温等离子物理学家、超高密度能量物理学家和异常压力物理学家。并且首次求助于数学模型。当时在美国,冯·卡门类型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很普遍。前苏联在计算机方面落后于美国,苏联科学家们虽然使用简陋的计算器,但通过采用巧妙的计算方法弥补了这一缺陷。
苏联赢得了这场比赛!这要归功于安德列·萨哈罗夫想出了一套可供选择的氢弹构造示意图。而他当时不过是泽利多维奇院士领导的小组里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1949年,他就提出过“分层”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使用铀―238作为有效的核材料,而在生产武器级钚的过程中铀―238向来被看作是垃圾。假如用这类“废料”轰击能量含量10倍于裂变中子的热核聚变中子的话,每获得1000吨当量能量的代价可减少许多倍。热核燃料离子化收缩现象是前苏联第一颗氢弹的理论基础,这种收缩现象至今仍被称为“萨(萨哈罗夫)化现象”。前苏联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维塔利·金兹堡则提出拿锂的氘化合物作为热核燃料。
前苏联研制原子弹和研制氢弹的工作是同时进行的。1950年初,贝利亚担任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做出了一个关于加速工作的决定,即按照萨哈罗夫的结构加紧研制100万吨当量的氢弹(即爆炸威力相当于100万吨TNT炸药的氢弹),并且把氢弹试验的时间定为1954年。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埃卢格鲁博珊瑚岛上试验了一个名为“迈克”的热核装置,其能量释放当量为1000万吨TNT,这是美国当年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威力的500倍。“迈克”是一个大小相当于一幢二层小楼的庞然大物,其爆炸威力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爆炸产生的中子流十分强大,并且让人们发现了两种新的元素--锿和镄。
前苏联对研制氢弹可谓全力以赴。无论是斯大林逝世还是逮捕贝利亚,都未能阻止这项工作的继续。1953年8月12日,终于在塞米巴拉金斯克成功地试验了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氢弹!在核试验期间,第一次爆炸就释放出82%的锶―90和75%的铯―137。当时对于放射性污染问题,任何人都没有想过。
第一颗氢弹的试验成功推动了前苏联宇航事业的发展。这次核试验结束后,科罗廖夫特别设计局就受命为这种氢弹研制运载工具——洲际弹道导弹。这种洲际弹道导弹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乘坐这颗卫星上天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1955年11月6日,前苏联首次进行了从图―16飞机上投掷氢弹的试验。美国直到1956年5月21日才进行了同类试验。此次试验在平民中造成了伤亡。试验结束后,苏联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伊格尔·塔姆要求他的同事们放弃先前的想法,甚至放弃让苏联引以为自豪的“分层”思想寻找全新的途径。他说:“我们至今所做的一切谁都不需要了,我们失业了。但我相信几个月以后我们是一定会达到创新的目的的。”
1954年春季,前苏联的物理学家们接受了一种新的爆炸理论,这种理论的首创者就是泽利多维奇和萨哈罗夫。1955年11月22日,一架图―16飞机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靶场上空投下了一颗设计威力高达360万吨当量的氢弹。这颗氢弹的破坏半径竟长达350公里,试验期间有人伤亡,塞米巴拉金斯克城也遭到一定破坏。
此后,世界便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事实上,自1955年起前苏联的核军备已经达到了同美国并驾齐驱的水平。在这一点上,前苏联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安德列·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功不可没,尽管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后来曾长期作为前苏联“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蜚声全世界。(编译:赵德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