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香港5月23日电 最新一期《中银经济月刊》撰文指出,香港应该反思疫后重建的思路,香港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向提升质素为主的集约型转变,并提出“藏地于民”的政策,建议利用政府拥有的土地去支持市民换楼,刺激换楼意欲。 转自搜狐 这篇题为“疫后重建关键在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的文章指出,香港的城市发展存在着两大重大缺陷:一是香港走的是高密度、高成本、高度自由和外延为主的“三高一外”的城市发展模式,以牺牲居住环境为代价,此次SARS蔓延主要发生的住宅区,如淘大花园、高威阁、东头村等,都与居住环境欠佳有关;二是片面追求房地产交换价值,失去了利用房地产推动经济发展的机会。 转自搜狐 文章认为,现在应该反思香港疫后重建的根本思路,未来香港城市发展模式应向提升质素为主的集约型转变。其具体方向包括:一是调整高密度发展模式,将过高的发展密度尽可能降下来;二是降低城市发展成本,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实行“藏地于民”的政策,即利用政府拥有的土地去支持市民换楼。;三是发挥政府特殊功能和作用,包括进一步检讨城市发展规划、改进过于僵化的产权制度等。 转自搜狐 文章还指出,香港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否成功转型取决于市区重建步伐,认为政府应尽快修定及放宽条例,建议少数服从多数,只要有70%业主同意即可重建或搬迁;其次是扩大重建范围,如30年市区楼宇或屋村均可列入市区重建;鼓励多方人士如私人发展商参与重建,容许小业主以旧楼向发展商换取相同面积的新楼;加强政府对市区重建的规划及协调,并建议政府可利用“城市建设”债券形式筹集巨额资金。 (林志文)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