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今天开始,新华网贵州频道与《贵阳晚报》实施新闻联动,将陆续推出《贵阳刑警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缴获的仿真手枪和猎枪
参战刑警严阵以待捉拿疑犯李跃军
贵阳市委副书记辛维光(左一)、市公安局局长林连华(右一)在现场指挥
从左至右为四名疑犯:张金林、杨英保、张卫东、马黔
疑犯杨英保就擒
新华网贵州1月13日专电:
这是一桩西南山城贵阳建国以来罕见的大案,影响极其恶劣。案发后,山城警方快速反应,62小时后即将疑凶悉数缉拿归案。
案件里有个特殊人物,他的遭遇印证:天使与魔鬼,有时仅差一念。他的遭遇在为那些“边缘人群”敲响警钟:及时止步,回头是岸。往罪恶跨进一步,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A、劫案
持续几日的奇冷后,2002年12月30日,贵阳在大雪后迎来一个少见的晴天。
中午11时45分,贵阳A房开公司的驾驶员小刘接到公司指令,让他与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卫东一起,到文昌路某咖啡厅去还款,收款方是B房开公司。25万元现金被装在一个黑塑料袋内,挂在车的排档杆上。
12时15分左右,小刘与张卫东驶至目的地,四周行人稀疏,刚一停车,两个男子便迎着车子走了上来。其中一个的眼睛被包着,像是受了伤,另一个则用毛线帽把面部遮得严严实实——两个男子一走近,小刘忽然发现他们手中多了件东西——枪!
一把是黑乎乎的“手枪”,一把是短柄猎枪……劫案像电影镜头一样发生了。
两男子哗地一下拉开面包车门,跳了上来,冷冰冰的枪管顶在小刘和张卫东的头上。“不关你们的事,我和你们老板有过节……”一个男子压低了嗓子说。接着,一男子用猎枪顶住坐前排的张卫东,让他翻到车后面去。另一位男子则把“手枪”抵在司机小刘腰间,一把将挂在排档杆上的钱袋抓下,说了声:“开车,往万东桥。”
小刘的脑袋轰地一下炸了,慌乱中把车发动,夹在车流中,沿着文昌路向万东桥附近驶去。行至省医路口时,小刘渐渐清醒过来,开始考虑如何脱身,车后的张卫东则默不作声地被枪抵在后座上。
机会来了——被劫的面包车行至指月街口时,旁边一辆黑色捷达试图超车。小刘乘身旁男子不备,一打方向盘,面包与捷达轻轻挂了一下,捷达在前行几米后停了下来,驾驶员伸出头来往后观望,见无大碍,又匆匆赶路。
车内,持手枪的男子恼羞成怒地骂了小刘一句:“想死啊……”经历这个插曲后,男子显然有点惊慌,把车逼到路边停下,两男子“哗”一下拉开车门,分头逃去,并很快消失在旁边两个小巷内。
劫案发生后5分钟,110报警电话骤然响起。大南派出所的数名警员丢下手中的饭碗,飞也似地赶到现场,并与闻讯赶来的南明刑侦大队警员汇集,在案发现场开始紧急追缉。
几分钟后,市局快速反应机制启动。局领导紧急调配警力,市刑侦支队、市防暴支队及各相关部门的两百余名警员赶到现场,开始追缉疑犯留下的一切蛛丝马迹。穿着防弹衣的特警四下搜寻,警犬大队民警牵着警犬沿街寻觅,现场被红黄相交的警戒线封锁,背着微型冲锋枪的警员封锁了附近各个路口,盘查可疑人员,刑侦人员开始在现场走访目击者。侦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B、迷局
警犬追踪几十米后,因嗅源丧失,目标消失。警方搜索现场后,未发现可疑线索。
在警方档案中,对这起蒙面持枪现金劫案的描述是:“正午、持枪、当街抢劫、巨额现金”,有关这个案件的每个要素,都足以说明其恶劣程度。案件很快通报到市委、市政府……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姜延虎亲自批示此案,要求限期破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听取案件汇报后,当即严令公安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来侦破此案,要精心组织,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将顽凶缉拿归案,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分管政法工作的市委副书记辛维光作为主将,亲自督办该案。
一个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林连华带队的专案小组于案发后几个小时成立。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刘维亚点将,贵阳市刑侦支队支队长闵建、政委刘毅、副支队长方永秋,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叶盛隆,南明分局局长胡崇坤、副局长夏发平,南明刑侦大队大队长张卫等70余名刑侦精英汇集,开始了艰苦紧张的工作。
经过现场走访,受害人问讯,现场技术勘查等前期工作。刑侦人员在不间断地工作48个小时后,案情汇总分析会召开。
烟雾腾腾的会场内,很快有了突破口——经验老道的刑侦人员在前期的摸底中,理出头绪:劫案发生时,歹徒选择的时间地点,包括被抢的目标,都异常精确。由此推断,歹徒事先很可能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两家公司的债务往来,知晓的人不多,他们中间,很可能有劫案中隐藏的“内鬼”……
“内鬼”到底是谁?
C、内鬼
疑点及以此形成的作战意图,很快得到了专案组领导的首肯。在林连华、刘维亚指挥下,专案组人员分成七个小组,对案发后被带回问讯的几名当事人进行详细询问,然后再从其中剖出疑点,再汇总分析。
周密的部署很快获得成效,“内鬼”的尾巴露了出来——劫案发生时,一直被枪顶着脑门的办公室主任张卫东,成为所有疑点的中心人物!
有关此次还款的情况,张卫东作为公司老总的心腹和操办人,准确地了解还款金额、还款地址以及还款车辆要行经的路线。
而据司机小刘回忆,劫案发生前,张几次让小刘把车开慢点,一副万事不急的样子。在前往还款的途中,这位平时办事“非常干练”的主任好象有点魂不守舍,几次打干呕,发出胃抽痉的声音——这一细节引起了刑侦人员的高度重视,人在非常紧张的时候,肠胃会出现痉挛。
而且,张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在出任A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以前,他一直混迹“江湖”……根据这些情况,在第二次案情分析会上,专案组领导林连华和刘维亚迅速作出判断:“就从他查起!”
案件朝着越来越清晰的方向行进。其间,王晓东书记几次打来电话过问。督战此案的辛维光副书记,则多次来到刑侦大楼,听取案情汇报,作出部署,并慰问那些已经几天没有合过眼的刑侦精英。
2003年元月2日晚,距案发62小时后,贵阳市刑侦大楼内灯火通明。面对连环相扣的证据和难以自圆其说的疑点,张卫东在装聋作哑一个下午以后,终于开口了:“我坦白……”
“内鬼”现形,迷局终结于此!
D、贼船
35岁的张卫东为什么要参与这起惊天大案呢?
事情得从2002年9月说起。
当月,上述两家房开公司的一笔75万元债务到期。在B公司的追讨下,A公司开始筹钱还款。双方协议,款项分期归还。
警方透露,追讨过程中,B公司动用了一个专门讨债的社会团伙,按约定,团伙只要讨债成功,便以30%的还款兑现“中介费”。A公司迫于压力,于9月底、10月初三次还款。
几次还款中,张卫东作为A公司的经手人,亲眼目睹了追债团伙现场分赃的全过程。眼见这些社会渣滓大把分钱,这位办公室主任心里极度“不平衡”。10月底,在第三次还款后,张卫东与手下一个叫张全林的“办事员”谈及此事。长期“漂在社会上”的张全林也有“同感”,并冒出一句:“干脆,找人把钱抢了……”张卫东的心思与他不谋而合。两人当晚赶到黄金路附近某卡拉OK厅,与张全林的两个“江湖朋友”策划抢劫最后一次还款的25万元现金。
张卫东永远也忘不了与两名“老大”的会晤:一见面,那两人便一人摸出把左轮手枪,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整!有什么不敢整的。”后来,张弄清了两人的“来头”,一个叫李跃军,一个叫杨英保,都是吸毒人员,长期在黄金路一带为害。
当晚,四人策划:由张卫东作内应,李跃军、杨英保充当劫匪,张金林负责采点、协调。此后,几人又将一名叫马黔的司机叫来,让其租了个车,负责接应。
家庭幸福、夫妻双方都有正当职业的张卫东案后说:参加策划后,知道这是“掉脑袋”的事,想到妻儿,感觉有点“后悔”,将近一个多月没有与这几人见面。但李跃军等人哪肯放弃这到了嘴边的“肥肉”,进入11月后,他们几次打电话给张卫东,让其抓紧时间落实时间地点。张卫东说,自己不想干了,对方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行动,要么出几万块弥补哥几个的‘损失’”。
因贪欲而一念之差的张卫东走上贼船,划向深渊。
12月中旬,最后一次还款的时间地点敲定,张卫东很快知晓此事,他把情况告诉了李跃军等人。李跃军等人很快“行动”起来,12月底,他们在还款地点三次踩点,策划了逃跑路线,并将接应地点定于万东桥上。按他们的计划:在抢劫得手后,将车挟至万东桥头,然后一铁棍把司机打昏,再上桥与上面接应的张金林及司机马黔会合……
12月30日,劫案发生的这天早上,张卫东早早醒来。妻子上班后,自知难逃罪责的他一个人呆坐房中,写下了一封遗书,要妻子把儿子管好,自己保重。此外,他也很清楚地知道,即便是作案后侥幸逃脱,自己很可能也会被李跃军等人灭口。因此,他在遗书中对妻子说:如果我遇害了,你就去报警。
10时许,张卫东把遗书藏在桌上儿子的相框里。出了门,先到医院看望了在学校运动时不小心摔成颈椎脱位的儿子,然后上了公司的“运钞车”。
12时15分,劫案发生了!
E、擒凶
2003年元月2日凌晨2时许,这起劫案真相大白。彻夜守候在刑侦大楼的林连华和刘维亚等专案组领导紧急布署,10多辆待命的警车呼啸而出,分头抓捕劫案疑凶。
很快,张金林及马黔落入法网。据张金林交待,专案组成员前往松山路园林局宿舍,擒拿藏身于此的杨英保。民警于凌晨3时许潜入宿舍楼下,一名刑侦人员上楼,见杨英保家防盗门紧锁。因为担心强攻会带来不必要的伤亡,在确定房内有人后,刑侦人员在楼下布署了警力,开始等候时机。
是夜,山城又飘起了雪花,天气奇冷。刑侦人员守在冻得象块生铁的警车内,盯着楼道口和各个路口,渡过了难眠的一夜。
清晨,杨英保家亮起灯光,防盗门打开,一名妇女带着小孩出了门。
擒凶战役打响。
楼道上,响起了民警轻轻的脚步声,临近杨家时,民警的手枪响起“卡卡”的拉栓声。
一脚踢开杨家的大门,几名民警冲进屋内,将睡在床上的杨英保扑住。床头上,有一堆杨英保吸毒后的锡皮纸。很快,民警又在杨家找出了一把黑乎乎的仿真手枪——正是劫案发生时,他所使用的道具。
突审杨英保后,根据其交待,民警又急赴李跃军家,但李已经潜逃,民警还在其家中找出了劫案时所用的猎枪……
清晨,辛维光、林连华等领导同志来到松山路擒凶现场,疲惫的脸上露出大案初战告捷的欣慰笑容。
1月7日,经市局研究决定,《贵阳晚报》刊出通辑李跃军的通缉令。当晚,贵阳市冬季严打双抢战役开始,强大的攻势震慑了犯罪分子。通缉令发出的当晚,李跃军带着劫得的余款前来投案。
至此,经我公安机关慎密侦破,这起恶性蒙面持枪抢劫案成功告破,追回余款24万余元。卫士们以自己艰苦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 冷晓雯 陈本荣 高嵩 丁勇 张可 周之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