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节:黄帝孔子是同乡 中华始祖丰碑无字
2002年9月30日17:07 新华网
|
新华网曲阜9月30日电(李恒娟 唐学萍)作为第十九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首届华人中国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日前在曲阜城东北4公里外,一处绿草覆盖的高地前举行。没有显赫的宅院,没有颂德的碑刻,只有几株苍劲高大的古树相护卫。然而任何一位炎黄子孙站在它的面前,无不顿生崇高敬意和怀念之情,这儿就是中国民族人文初祖黄帝出生地——曲阜市寿丘。
那天,500多名海内外炎黄子孙神情严肃虔诚,祭祖仪式开始后,青少年首先向列祖列宗三鞠躬,接着,由海峡两岸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华人青少年《告中华民族列祖列宗书》。
据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一开篇就记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黄帝。《史记·正义》载:“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东门之北。居轩辕之丘。’《山海经》云:‘此地穷桑之际,西射之南’是也。”《史记·正义》又引有《帝王世纪》说“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后徙曲阜。”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一位首领。他的父亲本是有熊国君少典氏部落的酋长,母亲名附宝。相传,附宝在一个明媚的春天郊游时,突然雷雨大作,一道强烈的闪电如蛟龙状划破云雾,围绕北斗星左右旋转、上下翻飞,附宝竟然由此而怀身孕。24个月后婴儿在寿丘呱呱落地,他就是后来统治中原的黄帝。
黄帝长大后,因是少典国君的次子,不能继承君位,于是受封于涿鹿,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部族。后来,黄帝族部落打败了入侵的南方蚩尤和政治衰落的中原炎帝族。据传,黄帝长期活动于轩辕一带,发明了轩车之服,所以又称“轩辕氏”。又因他重视土地和农业,崇尚土地的黄色,所以史称为“黄帝”。
在黄帝的精心治理下,国家太平、人民安居,黄帝和他的臣子们进行了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相传《黄帝内经》就是记录黄帝和歧伯讨论医术的一部古代医书,所以后人又称中医学为“歧黄之术”。
寿丘是曲阜一处最早的古迹,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被世人重视。直到北宋时,宋真宗皇帝一天突然对臣下说,我做了一个梦,赵家的始祖是轩辕皇帝。黄帝生在寿丘,寿丘在曲阜。于是宋真守命曲阜改为仙源县。《曲阜县志·通编》载“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县名仙源。”宋真宗接着命人在寿丘造景灵宫、太极观,琢玉为像,龛于中殿,以表尊严。岁时朝献,如太庙仪。也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由于宋真宗崇尚道教,假托黄帝为其始祖,而改曲阜为仙源县。明朝,仙源县又改为曲阜。据元代周伯琦《重修景灵公碑文》,一直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仍对景灵宫进行修建。但工程未竣工,金人就入侵了,所以留下两块无字碑。据《曲阜县志》“清圣祖东巡时,山东大吏因碑无字,恐触圣怒,击碎埋土中”。1991年,当地政府拨款修复了碎为140多块的石碑。
如今世人看到的寿丘黄帝出生地依旧古朴无华,“寿丘标志区”是一处宽阔的院落,南北长188.5米,东西宽114米,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门外有“寿丘”标志石坊,修复的两块无字碑,碑首高5.80米,宽4.43米,厚1.20米,真正是丰碑无字,巍然屹立于寿丘前的蓝天白云下,以伟岸的雄姿,接受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致敬瞻仰。(完)( 稿件来源:新华网 )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