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采访之前,远离这个‘风暴中心’之前,我有过担心和害怕,但当你越接近事实就越不会害怕,特别是当你看到这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那种踏实让你相信人类会战胜疾病,而你同样可以带给别人力量。” 转自搜狐 SARS 病人接受治疗后,隔离现场情况如何?在隔离环境下日夜工作着的医护人员情况如何?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组记者在北京抗击非典第一线,第一次长时间深入S ARS 病区采访。4月26日播出的节目《北京狙击战》,新闻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并肩战斗在一起,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经过多方联系,这次节目的出镜记者柴静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转自搜狐 “对每个进入病区的记者来说,都会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因为错过了这次机会,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机会再进去。”电话的那一头传来的是柴静果敢热烈的声音,虽然采访早已结束,节目已经播出,并且参加此次节目拍摄的6位记者昨天一早就被送到协和医院接受检查,直到晚上8点还在医院外边等待检查结果,一颗心始终悬挂着,但一提起这次采访活动,她还是忍不住兴奋起来。 转自搜狐 自称喜爱新闻就像老鼠喜爱大米的柴静,两个月前刚从《东方时空》栏目组调入《新闻调查》栏目组,这是她第一次在新栏目里担任出镜记者。“来得有些戏剧化,制片人无意中说起这期要做这么个选题,我当即就要求参加,回到住处后,又发了短信,还不放心,又打了电话。”柴静快人快语地说:“当时制片人说,那就你了。当天晚上我就赶过去策划选题,第二天没来得及收拾日常用品就和同事们一起到了现场。”这种戏剧化更多地被她认为是一种好奇,一种冲动,一种捕捉新闻的欲望。 转自搜狐 先后5次深入抗击非典现场,柴静似乎已经回忆不起具体细节,“每天都在高度运作,只要醒着就在工作。”自从进入病区采访后,他们就被安排在一家宾馆里,与其他同事处于隔离状态。 转自搜狐 “第一次进病区的时候,是跟着做流行病调查的消毒员。进去之后站在三个病人中间,距离他们平均一米,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病人。实话说,我当时感到呼吸急促。其中有一个病人症状很重,她忽然咳嗽了一下,那一瞬间我真的想转身就走,但是,那个调查员就站在我跟这个病人之间,大概跟她距离0.5米,而且没带防护镜,我看到他特别稳定、专注地在记录、在询问的时候,我感到一种信赖、一种踏实,我就站在那儿没有离开。” 转自搜狐 “在没有采访之前,远离这个‘风暴中心’之前,我有过担心和害怕,但当你越接近事实就越不会害怕,特别是当你看到这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那种踏实让你相信人类会战胜疾病,而你同样可以带给别人力量。”柴静说:“有一段采访三个女生的没有用,在采访时我也知道肯定用不上,但当时看着她们孤独地站在那里,我觉得那时我已经不仅仅是个记者,我就是个普通的人,她们就跟我妹妹一样,需要安慰和帮助。当时,我故意很近距离地接近她们,让她们能看到我的眼睛。” 转自搜狐 昨晚8点后,医院通知他们检查结果要推迟到今天才能出来,柴静和她的同事们又回到被隔离的宾馆,讨论下次节目制作。“我们也想过万一被感染怎么办?如果被送到医院,我们会用DV将我们看到的一切拍摄下来,毕竟这是人类经受的一次大考验,我们所经历的任何一件事实都会成为珍贵的历史。” 转自搜狐 柴静父母也是在看到电视节目后才知道女儿的行为,老人们并没有责备她,但都流泪了。说到这些,柴静的语气逐渐变得平静踏实起来。好在到他们接受本报采访时,她和她的同事们身体都没有出现异样。让我们真诚祝愿勇敢的新闻记者们平安健康。 转自搜狐 个人资料: 转自搜狐 柴静生于1976 年。19岁在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后为《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4月26日的《新闻调查》节目《北京:非典狙击战》是她调入新闻调查栏目组后参与摄制的第一次节目。 转自搜狐 作者:本报记者孟录燕新闻晚报报道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