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贺广华、吴刚 博鳌亚洲论坛之所以能顺利落户海南,以及论坛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集中体现了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拼搏进取、团结奋斗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回顾论坛成立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已将这些精神概括为博鳌精神,明确提出并号召全省各族人民大力弘扬博鳌精神,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拓展博鳌效应,以促进海南经济跨越式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碧波浩荡的南中国海,将海南岛拥抱在怀中。勤劳善良的海南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海的怀抱中,熏陶出大海一样的胸怀。因此,我们可以把“博鳌精神”概括为“大海精神”。“大海精神”意味着什么呢?一是开放,无边无际,浩淼无垠。二是博大胸怀,海纳百川。三是连通五洲。而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官方、非赢利、定期、定址的开放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为:立足亚洲,深化亚洲各国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增强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通过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合作提供服务。 博鳌地处海南岛上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三江出海口,背倚绿水青山,面朝浩瀚碧波。亚洲论坛的宗旨,正与海南人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海精神和大海情怀不谋而合;亚洲论坛定址博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定址”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青睐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海南经济特区所唤发出的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拼搏进取 承办博鳌亚洲论坛如此重要的大型国际会议,对年轻的海南省来说,可谓开天辟地头一回。回眸博鳌亚洲论坛筹备和成立过程,海南全省上下始终洋溢着一种改革开放、奋力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来自不同部门、各条战线的人们艰辛而努力地工作着、拼搏着,用心血共同为博鳌亚洲论坛作了海南人民应该做的贡献。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创立大会的亚洲各国政要、前政要和嘉宾等达400多人,规模大,要求高;特别是博鳌还正在建设之中,筹备工作需要昼夜兼程,出现一些应急性的难题,包括会场、音响、通讯、食宿、交通、安全等等。时间紧、难题多、任务重,又是第一次参与筹备和举办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性会议,难免会遇到困难、碰撞和矛盾。但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办好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大局,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硬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论坛的各项工作。那时,海南全省的共同意识就是:为海南树形象,为国家增光彩的改革开放大局意识、奋力拼搏的进取意识。正是这些精神,铸造出博鳌品牌。 团结奋斗真抓实干 很多人不了解,就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半年之前,博鳌还是一片荒滩。会场、酒店、公路、绿化等各项建设还未起步。为了如期完成博鳌亚洲论坛一期工程建设,海南省委、省政府,琼海市委、市政府,海南博鳌投资控股公司,尤其是投身博鳌建设的700多名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是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崭新的精神风貌。 通向博鳌长达18公里的嘉博公路改造建设,琼海人日夜施工,到竣工通车时只花了5个月;种植6万多株花木、铺植1.2万平方米草皮,只用了50天,上埇、博鳌两个沿途墟镇的街景立面改造,从规划设计到改造完工,只有短短17天;拆迁198间房屋,只用了不到3天时间。 矗立在博鳌广场中央、万泉河出海口的亚洲论坛主会场,是创造“博鳌奇迹”的地方。2001年1月23日,这里还是一片荒地;1月31日,钢柱已经立起来;2月5日,膜结构搭起来了;2月17日,似波浪般起伏的漂亮主体建筑基本完成;仅仅45天,这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膜结构建筑就竣工剪彩了。在这一奇迹的背后,是700名建设者24小时不间断施工的结果,是建设、绿化、铺路等各个工序团结协作的结果,是海南全省尤其是琼海人民焕发出冲天干劲的结果。 博鳌变了样,琼海变了样,前来参加亚洲论坛的各国嘉宾,对此赞叹不已。来源:人民网2002年4月10日(责任编辑:刘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