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水一战--国有企业改制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1月24日00:00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工厂面临机制老化、效益不佳的问题,为了减轻包袱轻装上阵,企业从最初的近万职工减员到今年的三千多人。转制后新组建的三个公司重新招聘,八百多名职工因应聘不上而下岗分流。出乎意料的是,工人显得十分平静……”
铁西传统的工业用地上,正在建汽车城、大型超市、商厦,马路在拓宽,局部的改造已经可以看到未来铁西的样子,旧貌换新颜,昔日的“东方鲁尔”工业区将在改造中渐渐消失,成为历史。
进入铁西区,冶炼厂三个光秃秃的大烟囱就会告诉你铁西正在发生的一切。沈阳超规模的大厂沈阳冶炼厂2000年宣布破产,土地已经拍卖,目前扒得只剩下三个超过百米的大烟囱和厂房赤裸的钢骨架,冶炼厂上万职工到社会就业,昔日工业的辉煌变成了现实的无尽凄凉。
11月初,沈阳风动工具厂最后一批离岗工人正式离开了他们工作了几十年的厂子。离别的日子里,厂里的气氛一如往常的平静。下岗的工人们冷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对他们来说,也许,这是迟早的事了。反而是留下来的工人有点莫名的惆怅,多年一起奋斗的老伙计走了,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悲哀。
到沈阳风动工具厂采访时,厂子刚刚完成了和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的并购合资项目;前者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生产凿岩机械和风动机械的专业厂,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凿岩机械生产商。强强联合后风动工具厂组建了瑞典独资、中外合资、民营三家公司。这个合作项目为风动工具厂引进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到位的资金首先偿还了工厂拖欠工人的工资和债务,据厂里工人讲,他们从没见过那么多钱,一捆捆的钞票是在经警荷枪实弹押送下用麻袋运到厂里的,每个工人领几万元的拖欠款时,都为财务室桌子上面成堆的钱感到震撼。
风动工具厂是始建于一九三七年的老厂,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于一九五五年一月建成生产,和众多东北国有工业企业一样,90年代初工厂便面临机制老化、效益不佳的问题,为了减轻包袱轻装上阵,企业从最初的近万职工减员到今年的三千多人。转制后新组建的三个公司重新招聘,八百多名职工因应聘不上而下岗分流,工厂在10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里暂停生产,进行了招聘和岗位交接。出乎意料的是,工人显得十分平静,“现在没人找厂领导哭天抹泪的,这(改制和下岗分流)是趋势,要不然厂子没有希望”。想到要离开工作十几年的工厂,年纪大的工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工厂外的小饭馆里,关系亲密的工友正在喝散伙酒。下岗分流的职工采用买断工龄的形式进行补偿,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风动工具厂领导对新闻媒体的采访十分低调,对于合资之后的前景表示谨慎乐观。
2003年9月8日,一位厂领导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上就如何看待和瑞典公司合作问题的讲话说出了厂领导的心声: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合资后部分职工的下岗分流问题。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刚才张总已就职工安置问题做了说明。但话又说回来,即使企业不合资,企业也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模拟三资企业的管理,也要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进一步精简人员,裁减机构,也要进一步深化企业的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这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对于冶炼厂,风动工具厂是幸运的,它是沈阳铁西区老工业改造成功的一个缩影,铁西区17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勉强维持的企业以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各占三分之一,后面三分之二的企业都在转换机制上面寻找出路。
企业在变,沈阳也在变,沈阳城市的新布局为铁西区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铁西的圈地运动在一年之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7月末,铁西新区一块土地以“天价”——每平方米4600元出售,这是铁西区改造前的数倍。
早在去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宣布了改变铁西历史的一个创造性举措: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将铁西区的存量优势、人员储备优势、级差地租优势与开发区的空间优势、体制优势联合形成合力,加速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步伐。一条铁路将铁西与沈阳市中心商业区隔开,用工业用地置换成商业用地,地价升值,土地转让的资金一举解决在开发区兴建新厂房和解决分流职工债务等问题。即使像风动工具厂这样改制成功的厂子,明年仍然想要搬到开发区去,对于奄奄一息的厂家,迁厂绝对是一根救命稻草。
铁西传统的工业用地上,正在建汽车城、大型超市、商厦,马路在拓宽,局部的改造已经可以看到未来铁西的样子,旧貌换新颜,昔日的“东方鲁尔”工业区将在改造中渐渐消失,成为历史。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王昕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