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 周浩
11月18日早上,江苏建湖卡车司机周彪爬上自己的1吨轻卡,他要把一批货送到南京去。前一天晚上,他已经给自己的车按2.93元/每升的价格加了120元的0#柴油,而一个星期前,柴油的价格只在2.8元/每升。“以前600块就跑南京了,这一次我要了700块,没办法,油价涨得太厉害。”
到了南京浦口镇,油箱里还有10升油,周彪按照往常的习惯到一家加油站加油,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加油站里排满了卡车,油站以每升3.5元的价格供应柴油,限额为100元。他忍痛加了100元的柴油后,把货送到了南京南郊的栖霞区一家化工厂。周彪按照惯常的路线来到中央门车站,想再接一批货或者带两个人回建湖去。
“以前中央门是车多货少,那天是货多车少。我想回建湖,但好多货主围上来想送货到上海。平常这都是美差,因为上海货多,还可以再带一个回来,但那天柴油紧张,据说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都没油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周彪承接了送机床到上海的活,收费800,这比正常收费高了100元,由于高速公路上可能“缺油”,周彪选择了小路,因为据说私人加油站“价高油多”,车到苏州时,周彪又加了一次柴油,价格让他咋舌:3.7元/每升,到了上海,价格又降到了3.4元/每升,尽管供应不是很紧张,车辆还是排了很长的队,而这些车大多数来自浙江。
周彪只是一个普通的司机,从他的角度考虑,柴油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并不是第一次了,今年2、3月份间的伊拉克战争也曾经造成了油价飙升,“那段时间柴油、汽油的价格都高,生意也不好”。
而与伊拉克战争期间油价上涨不一样的是,那次价格上涨,但却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现在则是大家排队限量加油。
缺油背后是缺电
而事实上,周彪的经历只是整个长三角“油荒”的一个缩影,从11月中旬开始,历时近两个星期的柴油紧缺不仅让司机挠头,也让各地政府愁上眉头。在长三角各地政府的直接干预下,11月下旬开始,各地柴油开始敞开供应。
油荒之后,矛头指向了供应商中石化和中石油,中石化负责宣传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天我们已经接受过几十家媒体的询问,我只能说,我们的供应不存在问题。”
相关媒体的报道显示,占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60%—65%的中石化,今年前三季度的柴油市场供给增加了6.18%。
另据中石油提供的数字,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原油加工量和都超过了去年同期,汽油和柴油的供给量都超过了10%以上,柴油更达13.6%。
事实上,在发生油荒之后,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加强了对柴油市场的短期供应,从11月14日至11月19日,仅在浙江台州市,中石化日均供应量就比平常多出了50%,而在上海、无锡等地,中石化和中石油也都不同程度加强了供应和保障体系,解决了短期内的柴油供应短缺。
相关媒体指出,问题不是在供应上,而是“祸起缺电”。由于今年冬天电力供应仍然紧张,浙江当地的一些小老板和民营企业纷纷使用自有的柴油机组发电生产,导致了柴油严重短缺。
浙江台州政府部门分析柴油短缺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因供电紧张频繁停电,许多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经营单位自备发电机发电保证正常生产、工作和营业,使得柴油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而在浙江温州、余杭等地,一些小老板从今年9月份起,就一直大量购进发电所需的柴油,一方面导致了柴油短缺,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柴油黑市倒卖严重,柴油价格迅速上涨,到了 10月中旬,柴油的黑市价格已经蹿到了每升3.5元至3.8元。
油价上升的价格信号迅速蔓延到长三角各地,毗邻的江苏首先遭难,苏州第一个感受到了柴油短缺的信号,从11月上旬开始,苏州各加油站出现了柴油紧缺,各加油站纷纷限量加油,而一些非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个体加油站则出现了“无油可加”的窘境,苏州市东环路上一户个体加油站起先按照30-50元每车的总价供应柴油,两天后降到了20-30元,11月17日干脆亮出“不供应柴油”的牌子。
柴油紧缺沿长江一路往上蔓延,无锡、常州、南京等地纷纷出现柴油价格上涨和紧缺的情况,上海最后“遭殃”。
缺电的经济因素
从今年夏天开始,长三角各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电问题,这已成了各地政府头疼的问题。
杭州市电力局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进入11月由于天气变冷,用电负荷上升,杭州周边县市每天都需要拉电10万千瓦左右,2004年的用电形势仍将十分紧张,缺口可能会达到130万千瓦。
11月6日,江苏制定出今冬电力错峰方案,电力部门统计,预计今冬江苏最大电力缺口约为365万千瓦,相当于今年夏季高峰缺电水平。
据上海市电力部门预计,今年冬季上海用电最高负荷将达到1325万千瓦,供电缺口将达到205万千瓦,明年夏季上海实际高峰电力缺口将达到404万千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首先感觉到市场冷暖的还是敏锐的民营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分析说:“浙江的民营经济相对发达,而民营企业的老板对于生产受限极度敏感,为了保证生产,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应对这样的困难,而国有企业占优势的上海对此不会那么快感觉到,另一方面,上海企业的规模都较大,自己发电也无法保证正常生产。”
缺电的另一原因是长三角各地的第二产业和投资性建设的迅猛发展,在长三角喊出“世界制造中心”的口号下,各地纷纷把发展制造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据江苏省统计局最新资料,仅在江苏一地,今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205.9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
而在上海,今年以来,工业同比增长12.8%,浙江1-8月份的工业增长值则达到了惊人的22%。
另一方面,长三角各地出现了运动式的造楼、造路现象,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额不完全统计累计已经超过了1200亿人民币,而各种楼盘的建设与去年相比更是如火如荼。
有专家分析说:“投资增多、工业增速迅猛使电力需求迅速膨胀,因为工业用电是非常厉害的,一般而言,工业用电占到整个电力消耗的70%以上,在投资增速和工业增速都达到两位数的情况下,尽管发电量也保持着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但考虑到电力资源的即逝性和发电机组的正常检修,短时缺电也就显得不难理解了。”
缺电背后是煤缺
从能源链上来考量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紧缺,直接的原因则是煤缺。
长三角地区本身是“产煤小户,用煤大户”,70%的电力来自于火力发电,江苏省的自产煤只占用煤的10%,上海、浙江则几乎不产煤。
电煤主要来自于山西、陕西、安徽、河南等地,煤炭主要通过铁路和港口运输。
经过夏天的供电紧张后,进入冬季,长三角又面临着缺煤导致电力不足的问题,而在电力需求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整个长三角的缺煤显得更加突兀。
据报道,《9月份国家电力公司电煤日均供耗煤及库存情况》显示,库存煤同比可用天数出现较大的减幅,上海减少21.26天、江苏省减少9.53天、浙江省减少36.58天。
同时,据《1-9月份国家电力公司电煤供耗情况》显示,整个华东地区煤炭供应和消耗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上海市煤炭供应为1323万吨,消耗达到1329万吨,江苏省供耗之比为2126:2167,浙江则为1823:1846,消耗大于供给是导致库存下降的直接原因。进入11月,长三角三省市的煤缺情况并不见好转,据透露,上海石洞口发电二厂目前库存的煤炭只有7万吨,按照每天一万吨的用量,只够支撑一周;江苏南京热电厂、戚墅堰电厂的存煤量仅够四五天的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运行部主任向昌明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库存的发电用煤炭88万吨,个别发电厂的库存只够两三天用。”
负责秦皇岛港煤炭运输的秦皇岛燃料副总经理李学刚表示,用电紧缺不仅仅在长三角地区,全国都存在,电煤价格每吨已经上涨了十几块。尽管如此,国内各大港口的吞吐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他分析说,缺煤反映的是整个产销链的问题,由于产煤大省山西、陕西等地政府加强了对煤炭生产企业的监管,很多小煤矿被关闭,一些超能生产的大煤矿也减产保证安全,同时,铁路部门在非典期间“以货代运”基本上完成了全年的货运任务,铁路系统也不会特别照顾煤炭运输,所以,尽管各港口的吞吐量还有一些空间,但“没这么多煤,想加也加不了”。
李学刚同时表示,由于粮价上涨,各地将会“抢运粮食”,而今年春节又在一月份,春运也会提前到来,煤炭短缺也许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