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报》评论员 时寒冰
大千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情“速配”作为这个时代快节奏下的产物,也同样演绎了无数光怪陆离的现代故事。如今,在国际关系中也出现了一幕令人感慨的“速配”,那就是日本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因为日本在10月份还对加入这一条约表现得非常冷淡。
有分析家指出,日本希望以此为契机,重塑与东盟的关系,显示日本在东亚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并利用东盟展开与中国的竞争。那么,日本能够借东盟之力,圆其大国梦想呢?
一.日本与东盟紧急“速配”
12月12日下午,为期两天的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在东京元赤坂迎宾馆闭幕。会议发表了旨在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关系的《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宣言中写进了由日本倡导的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强大压力之下匆匆完成的。
2001年11月6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中方愿与东盟共同努力,尽早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把正幻想“脱亚入美”或“脱亚入欧”的日本人吓了一跳。2002年的新年伊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就开始了他的东南亚之旅,先后访问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五国。在小泉的这次访问中,日本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试图使之成为今后加强与东盟其他国家关系的一个模式,最终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但是,由于日本缺乏承担作为经济大国责任的应有姿态,在日元持续贬值问题上“不作为”,在诸如农产品保护这样的问题上不肯让步,在军事问题上一再有“露骨”表现,构想中的“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步履维艰。
鉴于日本的影响,东盟方面曾强烈希望日本能够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但是,日本政府却表现出了慎重的姿态,这时,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却得到了持续发展。2002年11月4日,朱?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启动了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今年10月8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东盟十国外长签署文件,宣布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从而使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以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大国。
不仅中国,印度也行动了起来,积极与东盟谈判,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印度?东盟”完全自由贸易。日本政府方面开始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称“如果日本不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一味沿用保护型通商政策,那么国内企业有朝一日定会丧失竞争力”。 日本的政客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担心“脱亚入美”和“脱亚入欧”未遂心愿之后,再在亚洲被孤立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于是,日本以最快的效率,与东盟牵手,创下了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速配”记录。
二.“速配”联姻没有蜜月
在男女“速配”的爱情中,男女双方都喜欢强调是对方先看上自己的,以免太没面子,其实,既然已经走到了一起,何必强调这一点呢?日后过好日子不就行了,但那些小气的人偏要刻意渲染这一点。
《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签署之后,在1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小泉首相再三强调,日本签署条约“是因为东盟方面强烈要求”,以此来体现日本的“大国风范”。言外之意,日本很重要,东南亚国家希望日本加入进去,壮大他们的力量。徒不知这话让东南亚国家很不舒服。泰国的报纸就此发表评论说:“干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的日本勉强和无奈地加盟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日本外务省人士承认:“日本是后来才感到东盟对此的不满情绪很大。”
这种很情绪化的东西,在无形中为日本和东盟的联姻,蒙上了一层阴影。当然,这与日本和东盟之间的分歧和存在的问题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与此同时,东盟对日本的急转弯感到意外,意外之后就难免对日本的诚意表示怀疑。因为今年10月在巴厘岛举行的东盟+3(中日韩)首脑会议上,日本对东盟再三提出的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要求态度非常冷淡,现在突然180度大转弯,怎么能让东盟放心。
伴随着怀疑而来的往往是揣测,大部分东盟国家揣测日本态度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转变,在于同中国的对抗意识。其实,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已经明确点出了日本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背景:东亚地区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日本无法适应变化,影响力迅速下降。日本的东盟外交“坐吃山空”,面对新的形势,日本必须重新构筑亚洲外交。很快,日本和东盟“速配”成功。日本共同社的文章更直接:此次日本加速在亚洲扩大自由贸易阵营的路线,是与“走在前面的中国展开对抗”。
这一点,让东盟国家充满疑虑。
三.“速配”后的问题多多
日本和东盟之间有着非常稳固的基础,日本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仅次于美国,2002年双边贸易达到1229亿美元。而且,在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日本的投资和援助仍然是东盟发展的引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可以随着其重要性而消失,相反,正因为日本过分看重自己的重要性,而显得太小家子气,降低了东南亚国家民众对日本的好感。
问题1:农业问题。想让日本开放农业市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日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美国人千方百计都没有达到他们预定的目标,其他国家就不用说了。日本去年与新加坡达成的合同是把农业产品排除在外的。今年10月日本在与墨西哥谈判时,由于在农业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而导致谈判破裂。可以想像的是,农产品问题将继续拖住日本同这些国家达成协议的后腿。迄今为止,日本只有同新加坡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因为新加坡没有农产品向日本出口。相比之下,日本产品在东盟地区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压倒性优势。日本汽车在泰国、印尼、菲律宾的市场份额均为90%左右,彩电也在40%-70%不等。如果日本继续抱着农业市场不放手,东盟是很难接受的,这不等于是只准日本放火,不准东盟点灯吗?
问题2:谈判不能速配。中国有一句俗话:心急不能喝热稀饭。日本政府突然发现,他们在贸易谈判中正面临着“喝热稀饭”的难题。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眼下,日本正在或即将与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墨西哥和韩国进行谈判,交涉内容的关键又在于农业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遇到阻碍几乎是肯定的。日本外务省认为“1个月能和两个国家谈拢就已是极限了”,有关各部门现已处于“临战状态”,不断地扩充人员和机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时间上的制约。根据日本和各国的产官学研究会等事先准备的报告得知,日本方面还列举了本国“缺乏竞争力的农产品”,即鸡肉、大米、林产品、香蕉、菠萝、白糖、淀粉、水产品、皮革制品和鞋等等。既想获益,又不能损失什么,日本永远都不忘他们的这个准则,这自然也加大了谈判的难度。对此,日本城西大学副教授张纪浔说:“我对日本和东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前景比较悲观,因为日本的阻力太大,10年内能找到一个思路就不错了。”
问题3:“化整为零”的谈判难度很大。日本的目标是在2012年同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它希望先同若干东盟国家达成双边贸易协议,然后再谈它同东盟整体的贸易协议。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是把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想“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但是,这样的难度同样非常大。日本的小算盘是,通过各个击破或小恩小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在利益面前,东盟国家也都不傻,而且,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它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也千差万别,这点反而更不好办。比如,菲律宾在谈判中要求日本开放护士市场,对此日本厚生劳动省感到十分头疼,称“这是在以往的经济交涉中没有碰到过的问题”,日本只能硬着头皮忙于应付,毕竟,“化整为零”容易,“各个击破”难啊!
问题4:历史问题和军事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给东南亚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每当日本首相访问东南亚时,总要发表政策演说表明其“诚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7年,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访问东南亚时提出的“福田主义”,称日本“不做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对等的伙伴关系”,“为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正确认识历史问题,“不做军事大国”,可以说是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一块基石,但近年来,日本不断地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做手脚,在修改和平宪法、海外出兵、强化军事方面,做得一天比一天露骨,这一点,东盟各国能不担忧吗?
问题5:承诺能否兑现。在日本与东盟十国特别首脑会议上发表的《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中,日本承诺为东盟地区提供巨额援助。日本承诺在今后3年内向东盟各国提供15亿美元的资金合作,发展湄公河一带的地区,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包括东南亚国家一些最贫穷的居民。其他援助,用于教育及培训东盟10个成员国的员工,尤其是在工业、能源、教育及管理领域。日本不惜重金在东盟成员国中进行投入,当然,日本也是看上了未来可以得到的巨额回报。问题是,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日本短时间内能够兑现如此巨额的承诺吗?
问题6:日本人排外情绪很重。日本在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想与东盟各国进一步融合的时候,日本人的排外情绪却在加重。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前不久公布的“有关自由时间与观光的舆论调查”显示:32.4%的日本人“不欢迎外国游客”;超过90%的人认为“外国人的增加导致日本的犯罪率上升”。有分析说这是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国民的心态,普通日本人对外国游客有抵触情绪。联合国难民署曾有过统计,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接受难民最少的,甚至少于许多比日本穷得多的西方国家。虽然日本也积极参加联合国的难民救济事务,但它宁愿出钱,也不愿意接纳外国难民到自己国家来。日本也没有移民的法律。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外国人要想加入日本国籍,审查之严格、手续之繁琐,恐怕是世界之最。民众的这种普遍排外的心态,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日本官员的对外决策,包括与东盟的谈判及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问题7:日本与中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但日本对中国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戒备和嫉妒心态,经常冒出一股酸溜溜的怪味。日本不正是带着与中国对抗的心态才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吗?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政府将从2004财政年度开始,减少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同时,对印度的援助将增加20%,总额将超过10亿美元,使印度成为日本的最大受援国,以牵制中国。这种典型的小家子气,将制约日本的发展,并使东南亚国家顾虑重重。最近,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对小泉政府的对外政策提出了批评:“日本在亚洲必须与中国、东盟建立合作机制,如果日本与中国在东盟的问题上发生争斗,那么,日本将一事无成。”但愿这种明智的呼声能够使日本的政要冷静下来,从对抗的心态下走出来,以一个大国的心态处理国际事务,为亚洲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全世界几乎所有经济规模处于前30位的国家,都加入了地区合作组织,唯独中日韩三国仍游离于地区组织之外。尽管东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除日本之外)、贸易额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但却是世界上贸易自由化进程最慢、市场壁垒较高的地区之一,它极大地限制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和贸易增长潜力。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共同努力,如今,中国和日本两个亚洲大国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为亚洲各国的重新整合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机,只要各国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坦诚相待,亚洲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将是亚洲之福,世界之福。作者时寒冰系新华社浙江分社《现代金报》首席评论员。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