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南京大学毕业、26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被评为研究员、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拥有这样传奇式经历的,就是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主任张志东博士。9月5日下午,张志东博士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从1987年开始,经导师庄育智院士推荐,张志东赴国外从事科研项目,后来又先后多次赴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在那个时期,一些出国的青年科学家选择了留在外面,但他选择了回国。他说,“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在国内干下去,我的根在这里。而且,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地发展,个人应该与国家一起,共同成长。”
庄育智院士是张志东读硕士和博士时的第一导师,从庄老那里,他学到最多的就是怎样做人,而做人要宽厚,治学要严谨,也是庄老传给他的最宝贵财富。“严谨的科研态度是现在非常缺少的,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学术风气很浮躁。那是很难出一些真正的高水平成果。”
除了心态要静,张志东认为,兴趣对于科学家也很重要,是成为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条件。正是由于这种兴趣,让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有滋有味,也有声有色。他的铜薄膜中的量子阱态的文章被同行评价为“量子波函数工程”方面的重要工作;他发现了对称性对稀土亚稳相的形成和转变的影响,还理论预言并用实验证实两种奇异的磁性现象。先后在《Nature》、《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200余篇论文、5篇综述文章,获5项发明专利。
他先后主持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基金和1项“863项目”,于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部分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并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这次又光荣地成为首届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本报记者李明欣实习生林长强记者电话:818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