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灶新
清远市清城区紧邻广州市花都区、佛山市三水区,属于大珠三角范围。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后花园”战略,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市委向我区提出“融入珠三角、追赶珠三角”的要求,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的必由之路。我区要融入珠三角核心区,追赶其发展步伐,就要主动参与珠三角区域合作,更多地承接和分享珠三角在全国率先发展所创造的成果,搭上珠三角这驾“马车”,强化我区在区域经济板块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功能,从而使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率先在山区发展中崛起。
一、产业融合
进一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清城区距广州市中心仅60公里,与珠三角地缘相依、人缘相亲,一直以来有着广泛而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在土地资源方面,全区92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当中有七成是平原和25度以下山坡地,对连片开发工业项目十分有利;在矿产资源方面,我区的源潭镇是全国三大优质瓷土生产基地之一;水电资源方面,属地企业可以充分享受全省最低工业电价的优惠条件;人力资源方面,全区有10多万富余劳动力;农产品资源方面,有驰名中外的清远麻黄鸡、乌鬃鹅。我区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抓住当前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迅速壮大自身经济规模。
进一步服务和利用珠三角大产业。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培育了许多在全国有一定优势和规模的产业和名牌,如家电、电子、服装等。我区应善于借助其产业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从而缩短自身产业的培育时间和减少培育成本。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我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源潭的陶瓷业、龙塘的电子业、石角的铜材五金行业,等等。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大力扶持,切实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打牢自身与珠三角产业融合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融合
积极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在配合好上级完善以广清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为枢纽的交通网络的基础上,一方面要规划建设新的高等级道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现有道路的等级,从而更好地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接入珠三角范围内的航空港、港口码头、铁路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中,使我区拥有更大的交通优势。尤其是随着新广州白云机场的启用,我区与之仅距28公里,我们可以更充分地接受新白云机场的辐射和带动。
大力发展信息化工程。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我区要在现有通信网络、政府网、农村信息网、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项信息化工程。
高起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珠三角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都市群。我区要按照现代化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切实加强各项市政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为市民、游人和客商提供现代化、人性化、便利化、完善化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从而打造融入珠三角、追赶珠三角的新名片。
作者系中共清远市清城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