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姜云飞)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企业,是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记者日前从市信息产业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2家企业通过了CMM(软件开发组织的软件能力成熟度)国际认证,其中今年通过认证的就有9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CMM认证,一方面说明我市软件产业国际化特色日益明显,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具有一定规模、达到国际标准的企业日渐增多,我市软件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市信息产业局有关负责人士高兴地表示。
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CMM认证被认为是“通向国际软件市场的通行证”。自上世纪9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IT企业所认识和采用。但大连显然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目前全国通过CMM二级/三级以上的企业近百家,大连有12家;通过最高级5级认证的有8家,大连占了一半。“今年年底,还有两家企业有望通过认证;明年希望通过认证的企业更多———现在已经有9家企业报名了。”
据市信息产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起,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通过CMM认证的支持力度。除了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外,由市信息产业局牵头,组织企业“打包”过级——政府、企业、咨询评估公司签订整体合同。“这样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比如单一企业通过CMM三级认证评估费用约为35万元人民币,而政府组织‘打包’过级,每家只需要30万元。如此一来,企业的积极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