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记者 黎 焱/文 赖有光/图
近年来,南宁市新开发的上百个楼盘、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按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的只有几个。“搬家易、上学难”是城市“新移民”喜悦过后的烦心事。所幸,政府和主管部门已意识到这一点,年底即将立法通过南宁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明年还将出台规章规定新开发住宅小区须配套建设中小学校。
搬家喜劲还未过
发现孩子上学难
1999年从老城区搬到南宁市北湖安居小区B区的陈女士,在新家住了几年,欢喜劲还没过,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到眼前———儿子到哪上小学?
其实,离安居小区不到100米就有一所北湖小学,但安居小区不属于它的生源地段,小区里的孩子上学必须绕道到几百米外秀安路的一所原厂矿子弟小学就读。陈女士曾到这所小学里实地考察过,发现这所小学的条件比较差,就不希望孩子到这所学校就读。之后,陈女士托熟人、找学校,可其他学校要不就说人满不收,要不就是开口要收一大笔“捐资助学费”。
小区里与陈女士有着同样烦恼的人并不少。据了解,北湖安居小区分区分批建起,从1996年起就有首批住户入住,至今已有3500多户人家,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孩子保守估计有近千人,但小区规划并没有“学校”这个词。教育局只能将小区里的适龄孩子划分到附近生源允许的学校上学,由于这些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家长们都不满意,只有花上大笔钱让孩子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借读。
“幸好,小区对面由同一开发商开发的恒大新城已按规定建了一所36个班规模的九年制民办学校,不过要到明年9月才能投入使用。到时,两个小区的孩子都可以到这所新建学校上学了。”北湖第二安居小区的叶女士说。
百余新建小区里
罕有配套建学校
近年来,南宁市外来人口持续增长,旧城不断改造,大量的城市“新移民”和搬迁户使得房地产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令教育主管部门头痛的是,小区、楼盘纷纷建起,配套建学校的却没几个。市民入住新小区后,为了孩子上学问题常找教育部门的“麻烦”。
在南宁市教育局规划科,记者看到了一份调查材料,“当前,市区推出的房地产楼盘上百个,除荣和山水美地、新兴苑、明秀小区等少数几个住宅区配套建了学校外,其余都没有建,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的开发区。”
东葛路延长线就是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楼盘、小区一个接一个冒出,但初中学校仅有去年新建的育才实验中学,小学也只有东葛路小学一所。琅东、仙葫一带的新区更是如此,在南湖桥以东的片区,只有二十九中、四职校、琅东小学、琅西小学和设在住宅小区内的新兴学校、北大南宁附校等几所学校。这些学校远远不能满足这一片区的少儿入学需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新开发小区孩子因无处上学而引发的投诉增多。“民主路的望仙坡一带,由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建成的商住楼约有10多幢,入住了1000多户人家,入学适龄儿童几百人,但原来规划为教育用地的地方一直未动工兴建学校,预留的学校用地被蚕食得只剩8亩,无法再建学校。”而江南区的“银×小区”1998年建设时,开发商为节省建设用地,承诺将300万元投到邻近一家公办学校建幢教学楼,专门安排小区子弟就读,但至今300万元没有到位,教学楼自然也没了影。
商家宣传轻建校
市民意识亦缺乏
一连数日,记者特别查看了房地产开发商在各家媒体上所做的楼盘广告,发现商家只注重对小区的环境、交通、停车场、商场等配套设施的宣传,很少有将“配建学校”以及方便孩子上学作为卖点招揽购房者的。
“开发商没有这个意识,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楼盘根本没想过要配套建学校。”南宁市教育局规划科何老师告诉记者,大多市民买房时,考虑的多是交通和价格,很少注意到孩子能有什么便利的受教育设施和环境。“直到面临问题,才找到教育主管部门。”
在媒体供职的李先生,前年就与朋友一道在仙葫区的“金×世家”买了两套房子。前段时间房子交付,李先生才发现,这一带离市区比较远,附近没有幼儿园和小学,如果搬过去,4岁的儿子上幼儿园以及未来上小学都将是个大难题。
按规划,凤岭分区翡翠园小区内,将建起一所24个班的小学。“现在还没有学校。明年会建,估计要到2006年才能投入使用,到时还要视生源情况决定开班问题。”一位售楼小姐对记者称。而目前,翡翠园小区内已住有100多户人家。一位住户苦笑道:“孩子要到南湖边才有小学上,路太远了大人只好起早贪黑接送小孩,买房时确实忽略了孩子上学的问题。”
小区配套建学校
开发商觉得麻烦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广西学龄儿童的总人数明显下降,但南宁的在校生人数却在剧增。2002年,南宁市区在校中小学生比上年增加9407人;2003年,又增加了1.4万人。
“越来越多的城市‘新移民’令南宁市义务段教育压力渐大。每年至少需要投资1.5个亿来建新学校才能满足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要求。”教育局有关人士指出,从现在起到2015年,南宁市还需要建设68所中小学校,才能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这还未将相思湖新区需要建设的学校计算在内,其中绝大部分只能靠商住小区配套建设。
按照早几年颁布的《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一个小区如果规划有2000户,就应当建设一所学校。而一些开发商为了避开学校建设,特意对小区规模进行控制,故意不让住户超过2000户。
在这些房地产开发商看来,配建学校是件麻烦事,既增加投资又占地盘,影响售房最终利润。一位开发商对记者称,开发商在小区开发时,政府早有要求按工程总投资额3%的比例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工程总投资额的1%交纳教育附加费;交纳营业税时,要按国家规定交纳3%的城市教育附加费。“所交纳的费用已经足以表明商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硬性要求我们配套建学校,尽管前两项收费会抵消,对于开发商来说还是额外的负担。”
“这些年,南宁市人和新开发楼盘小区都在剧增,但新增建的学校却很少。而与此同时,由于旧城改造、城市道路扩宽,老的学校撤的撤,缩小的缩小。”教育局规划科的何老师呼吁,为防止教育配套资源的流失,保障南宁市九年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以规章形式出台开发商分担开发学校建设的规定、以及保障中小学校用地的条例,以解决住宅区教育资源缺乏、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政府重视该问题
有关法规将出台
所幸,政府已意识到新开发小区配建学校的重要性。早在今年3月,南宁市政府已出台的《关于加快首府南宁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成片开发的住宅区,应做到配套学校与建设项目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分期分批建设的开发区,要按城市规划要求和标准留足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并由建设部门责成开发单位将配套建设学校资金存入市财政专户,在开发建设面积达到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的60%时,必须动工建设配套学校。未能整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零星分散住宅区,由规划部门根据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统一安排建设用地,建设单位按建筑面积大小分担配套学校建设费用,将资金上交市财政专户储存,统一管理,用于配套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
“但这只是一个实施办法,不具备法律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立法防止教育配套资源的流失。”据何老师称,《南宁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的立法程序已进入尾声,目前条例草案已送到人大讨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有望出台,届时已建的旧学校或规划中的新学校用地流失情况会大为改善。
“此外,2005年南宁市教育局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争取以政府规章的形式规范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据称,在即将由教育部门主笔的这份规定中,教育主管部门将建议政府要求人口达到10000人左右的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一所相应规模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