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法特,我们爱您”(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12月23日12:19 来源:山西晚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11月11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法国贝尔西军医院辞世。按照伊斯兰教传统,死者身后40天要举行悼念仪式。21日,数千名巴勒斯坦人自发聚集到约旦河西岸巴自治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官邸,参加他的悼念仪式。 12月21日,以色列左翼和宗教人士代表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总统府官邸的阿拉法特墓地悼念阿拉法特逝世40天。
据新华社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巴斯21日发表讲话,强调巴勒斯坦人民坚持和平选择,赢得合法权利。
阿巴斯是在巴领导人阿拉法特逝世40天后举行的悼念仪式上做上述表示的。他高度评价了阿拉法特8月份在巴立法委员会发表的讲话。他说,阿拉法特在讲话中正确地评价了最近十年的和平进程以及巴勒斯坦的政治和斗争事业。
阿巴斯说,阿拉法特的讲话是他留给巴勒斯坦人民和领导层的精神财富,在接下来的阶段,巴人民将沿着他的脚步,完全落实他的讲话。
巴以和平新契机:美大力促和温和势力上升
12月16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在一家智库年会发表演说时明确表示,以色列无意统治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以方将作出妥协,尽可能地帮助巴勒斯坦顺利举行大选,取消对被占领土上巴居民的行动限制,并将从巴村庄和城镇撤军。目前巴勒斯坦大选的准备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已有80%的巴勒斯坦民众完成了选民登记。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对未来表现出多年来少有的乐观情绪。与此同时,75%的以色列人赞成与巴勒斯坦重启和谈的大门。
各方呼吁巴以抓住机遇
阿拉法特逝世后,各方力量轮番上阵,到中东去促和。联合国特使拉尔森、美国国务聊鲍威尔、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以及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等,接踵访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推动巴以局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帮助巴勒斯坦尽早完成政权的平稳过渡。为此,许多国家还向巴方增加援助,欧盟和美国都加大了援巴数额。
此外,中东国家也力促巴以重开和谈之门。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态度最积极。11月底,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会见巴政坛三巨头阿巴斯、库赖和法图时也一再表示,抓住机遇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巴以问题只有美“玩得转”
坦率地说,中东只有美国玩得转,其他各方只是从旁“摇旗呐喊”,起“造势”作用。
在美国历任总统的政治日程中,中东既是美国全球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和不可或缺的能源宝库,也是美领导人赢得外交得分的一个舞台。老布什时期,国务聊贝克曾在15个月内八下中东。克林顿8年任期,曾24次会晤阿拉法特。布什初入白宫,也想在巴以问题上有所作为,只是推而不动。现在,阿拉法特已逝,美认为制约巴以冲突的“瓶颈”已经打通,布什在中东问题上有所建树出现了契机。沙龙的门槛已经降低以色列国小人少,资源匮乏,是最经不起战争和冲突的。正因为如此,以色列可以攻城略地逞一时之强,却不能长期维持这个局面。阿拉法特逝世后,以色列的态度明显软化。沙龙政府认为,宿敌阿拉法特逝世,“和平的卷宗可以重新打开了”。
以色列评论界认为,沙龙的立场发生了转变。以色列允许巴武装人员佩带枪支,松动被冻结的巴税款,决定释放关押在以监狱中的100多名巴囚犯等。以色列态度的转变,也是美国施加压力的结果。
巴以都厌倦了多年冲突
目前巴以温和力量正在明显上升。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都厌倦了多年的冲突,认为“得到的只有枪声、爆炸、毁灭和死亡”。阿巴斯复出政坛后,一直公开反对“起义”,他说:“起义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换来的反而是毁灭和伤亡,得不偿失。”
长期坚持“毁灭”以色列,拒绝接受和平协定的哈马斯,立场也有所变化。12月3日,哈马斯高级官员哈桑·尤素福表示,哈马斯将接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巴勒斯坦国,并同意与以色列实现长期停火。
12月18日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阿巴斯的支持率高达61.8%,远远领先于其他候选人。但阿巴斯肩上的担子不轻,如何既让美以高兴,又安抚好内部,对阿巴斯是个不小的考验。阿巴斯已决定解散加沙“敢死队”,并准备对“阿克萨烈士旅”(现已更名为“阿拉法特旅”)开刀。
巴以之间和的机会越来越大,但由于巴以之间的矛盾盘根错节,巴以局势的发展有它自身变化的规律,不是外界可以决定得了的。 巴勒斯坦大选在即,阿巴斯(左)成为最大热门人选,以色列总理沙龙(右)表示支持巴大选顺利举行。
据12月20日《环球时报》
拉姆安拉,天气阴沉,很冷。11月11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法国贝尔西军医院辞世。按照伊斯兰教传统,死者身后40天要举行悼念仪式。21日,数千名巴勒斯坦人自发聚集到约旦河西岸巴自治城市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官邸,参加他的悼念仪式。小学生阿娅来了,80岁的法蒂玛来了,以色列左翼人士来了……
“我们爱他”
当地时间11时30分左右,官邸上空开始响起阵阵密集的枪声,那是巴勒斯坦士兵的悼念方式。官邸内,人潮涌动。“阿拉法特”在他的官邸里无处不在。举目,围墙上画着他的头像;环视,许多人戴着阿拉法特巾,举着阿拉法特画像;抬头,印着阿拉法特头像的旗帜随风飘扬;转身,竟然看见两个“阿拉法特”向我们走来,原来是两个小伙子把他的画像穿在了身上……“阿拉法特,我们爱他。”阿娅说。阿娅是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她和几个同学代表全校师生来参加悼念活动。问及为什么爱阿拉法特,孩子的回答特别简单:“因为他是我们的领袖。”
扶老携幼
阿拉法特墓所在的玻璃房位于大院西南角。墓上摆满了各界人士献上的花圈。人们排队走进玻璃房,绕墓一周,默念一段《古兰经》,祈求真主保佑这位巴勒斯坦人民的领袖。
一位老人迟迟不愿挪动步子,守卫的士兵只能上前劝阻:“为了那么多要进来的人,请您……”玻璃房外,一群巴勒斯坦小伙子喊着口号,响彻云霄。
“阿布·阿玛尔(阿拉法特的别名),你是高山,永远屹立风中!”“阿布·阿玛尔,安息吧,安息吧。我们将继续战斗!”“阿布·阿玛尔,我们会穿上你的战袍!”……
萨赫拉抱着一个小女孩,坐在玻璃房不远处。她来自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城市杰宁。“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从杰宁到这里,坐了4个多小时的巴士。”她说,“我想带孩子来看看阿布·阿玛尔。”
特殊来宾
几名以色列左翼和犹太宗教代表的出现引起了一阵骚动。他们穿着传统的犹太服饰,黑衣黑帽,留着大胡子,一人手里还拿着阿拉法特的照片。
“我们来哀悼阿拉法特。他是一个英雄……犹太人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我们应该一起和平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战争,没有隔离……”周围的巴勒斯坦人热烈鼓掌,掌声淹没了以色列人的讲话。
持续多年的巴以暴力冲突给双方都造成了极大伤害。巴勒斯坦民意调查中心21日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巴勒斯坦人赞同结束武装起义,实现巴以之间的平静。在接受访问的1010名巴勒斯坦人中,56.8%的巴勒斯坦人支持阿巴斯此前提出的结束武装起义的表态,38.6%的人反对结束,4.6%的人拒绝回答。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华社记者探访阿翁墓室
没有阿拉法特的日子是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正如人去楼空的官邸蜷缩在偌大的院子里,高高悬起的阿拉法特画像与破旧的大楼很不成比例,似乎要失去重心。这座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大院内,西南部高地上竖起一座新的建筑,那是一座不高的玻璃房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就安葬在那里。“他在那里”从远处看,玻璃房屋在拉姆安拉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射下,竟然有些幻化,仿佛有股莫名的力量环绕四周。
“去吧,阿拉法特总统在那里。”身着绿色军服的阿拉法特官邸卫兵手一挥,没有多问就放行了,也许他是看见了我们手中的康乃馨。一步步走上高地,玻璃房屋正中摆放着的照片一张张呈现在我们眼前:坚定、执著和勇敢的眼神,还有亲切的笑容,一如几个月前常常见到的活生生的阿拉法特本人。“领袖亚西尔·阿拉法特之墓”,墓碑上这几个阿拉伯文和英文字母如此描述一代伟人,就像这玻璃房屋,简单而透明。“他死了吗?”当我们走出阿拉法特的墓室,迎面碰上一家三口。攀谈之下得知,这家人来自距离拉姆安拉四五十公里之外的盖勒吉利耶。
“今天过关顺利极了,以色列士兵很少这样,我们和他们说是来拉姆安拉凭吊阿拉法特的”,父亲阿里边说着,边拍拍趴在肩上的小女儿。
“爸爸说阿拉法特走了,他死了吗?以前我在电视上见过他,今天来找他。”女孩说。“没有阿拉法特的日子,刚开始有些不知所措,后来想到孩子,我总觉得我们巴勒斯坦人会有希望的,你们说呢?”父亲阿里问。谁感谁伤?功与过,是与非,领袖人物总难免争议。本以为,处于国丧期间的巴勒斯坦目及之处都应该是阿拉法特的像片和标语。然而,返回拉姆安拉一个星期来,只在个别地方看到一些破损的阿拉法特画像。电脑行的尤素福说起阿拉法特还有些激动:“我忘不了阿拉法特灵柩下葬的时刻,一个多月了,我还是无法集中精神……”他的声音有些呜咽。“形势糟糕透了,没有了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怎么和以色列斗?我不看好其他政客,他们说不定会放弃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尤素福悲观地说。相比起尤素福,电信部的职员穆罕默德就乐观多了,“心里的确不好受。但事情已经过去了,阿布·马赞(阿巴斯)很快就来了,我更喜欢明天,尽管不知道是个什么天气。”他耸耸肩说。
新华社记者王昊黄敏(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徐舜)论坛交流用户名: 密码:进去看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