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闻网1月19日消息:1月18日下午5点多钟,琼临12183号渔船在离儋州白马井52海里的海域上作业后,8位渔民在船上煮食当天打上来的3条小河豚,不到一小时就有渔民陆续出现中毒现象,其中一名六旬老人和一名年青人首先出现呕吐现象,且手脚发麻、发肿,并先后于当晚死亡。
据悉,当天晚上23时许,省海洋与渔业厅渔监与船检处接到了险情报告。有关负责人马上通知儋州、洋浦、临高等地的渔监部门,同时通过海上110向渔民传授采取挖喉咙、猛喝水等自救措施。23时15分,洋浦渔监部门派出快艇,迅速赶往事发海域。
当晚,儋州白马井海员医院接到渔政渔监、边防海警等有关部门的电话后,马上派出4名医务人员随同救助大船前往出事海域。救助大船速度较慢,为了尽快救人,救援人员换乘一艘快艇全速向出事渔船直奔。
快艇急开了1个小时后,即19日凌晨2时,与出事渔船相会。因当晚天黑风大浪高,4名医务人员很难上大渔船。为了抢救中毒渔民,他们不顾危险,艰难地登上了大渔船,开展为中毒渔民输液、洗胃等抢救工作。但有2名渔民在医务人员来到前已死亡。
今天凌晨6时许,船回到白马井港,中毒渔民被送到海员医院。经过医务人员紧张救治,6名中毒渔民病情得到控制。至记者发稿时止,据该医院综合科主任唐启山大夫介绍,这6名正在抢救的中毒渔民中,还有2名尚未脱离危险。
专家详解河豚“毒之源”:毒性比剧毒氰化钠强一千倍
在河豚中毒事件中,死者都是因错过抢救时间及不会采取自救措施导致死亡的。为此,记者采访了三亚市人民医院有关专家。
据介绍,河豚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对热稳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盐腌或日晒不能破坏。鱼体中含毒量不同部位和不同季节有差异。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而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产卵期卵巢毒性最强,鱼肉此时也含少量毒素。河豚的毒性比剧毒药品氰化钠还要强1000倍,约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
河豚毒素中毒的发病一般很急,症状严重,一般进食后多在1至2小时内发病。发病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舌尖会产生麻木感,继而全身麻木,严重者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最后呼吸麻痹死亡。该毒素主要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呼吸抑制,引起呼吸肌麻痹,对胃肠道也有局部刺激作用,还可使血管神经麻痹,引起血压下降。
吃河豚中毒应立即催吐洗胃
如果吃河豚引起中毒,该如何自救?
专家称,如果中毒后无法立刻赶到医院者,可用肥皂水灌胃,进行催吐洗胃,并导尿。民间也有用芦根、野薤、甘草等解救中毒患者的说法,但这些方法经动物实验后仅对轻度中毒者有些辅助作用。
专家强调,立即催吐、洗胃,去除毒素,这是最直接的抢救办法。医生指出,对付河豚毒素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解毒剂。
《吃河豚吃死2人吃倒18人》追踪:11名中毒者康复出院
记者今天从三亚两家医院了解到,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有11名中毒者经过洗胃、输液、打解毒针等救治程序后相继出院,目前还有7名患者(5男2女)继续住院接受治疗,其中1名男子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据了解,中毒事件发生后,陵水有关部门立即将情况向上级汇报,今天凌晨1时许,有关专家到达三亚并开展调查。在这次中毒事件中,除有2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外,共有10名男子8名女子被送到三亚两家医院治疗,其中有2名儿童,一名9岁,另一名1岁半。
作者:董志浩 曾苗 苏隐墨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