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寝宫成居民楼
“御厨”之子:当年格格阿哥都吃“大锅饭”
“那儿就是溥仪退位时,只住过5天的寝宫。1979年它被当作危楼拆了,现在是普通居民楼。”23日,31岁的吉林省白山市伪满皇帝行宫展览馆馆员刘艳说,手指所向是对面一幢黄色公房。“当年,格格阿哥也吃大锅饭,豆芽菜。”74岁的毕玉华说。60年前,他父亲专门负责皇亲饮食。
最后一次退位
“嘎吱”一声,刘艳打开一扇木门,里面是一幢大约50米长,有9个房间大小的日式砖瓦结构平房,“这里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逃到大栗子,第三次退位,也是最后一次退位的行宫。”
这是21日中午,白山市临江大栗子镇火车站西北。
“这些平房是当时镇上最好的房子。溥仪选择逃难至此,本想能残喘一时,以待重振‘皇威’。”刘艳说。
她今年31岁,伪满皇帝行宫展览馆馆员。早在旧址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她就在此地工作。
遗址一期工程已完工,大型展览《伪满皇帝末日》已对游人开放。展馆内陈列着伪满国旗、伪满皇帝登基礼服及大量图片说明等珍贵文物史料。遗址已是白山市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寝宫成居民楼
离遗址不过几百米,有一幢黄色居民楼。60年前,1945年8月13日,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逃到此地。17日上午,他宣读了退位诏书。前后仅5天,期间他正是住在这幢楼里。
如今,这是一幢普通的居民楼。
“1979年,溥仪寝宫被当作危楼拆了。当时不像现在,考虑到文物保护,拆了也就拆了。后来几经辗转,成了一幢居民楼。”刘艳说,当年的历史痕迹,难以寻觅。
离黄色居民楼大约百米,还有几幢日式两层楼房。楼房一侧挂着一个小牌子:溥仪格格及亲属住宿处。
1945年,溥仪随从人员有“皇后”婉容、“贵人”李玉琴、弟弟溥杰及其家人,二格格、三格格、五格格及其家人,以及随从大臣,总人数是600人。
“今后,我们希望能收集相关资料,尽可能复原格格们的住处。”刘艳说。说着,“嘎吱”一声,刘艳悄悄把木门关上,走路回到自己家,每天继续整理史料。
“御厨”之子:他们把玉米当作甘蔗
“格格、阿哥们也和我们一起吃‘大锅饭’”、“他们啊,把玉米当作甘蔗、说花生长在树上,哈哈。”
说这话的人叫毕玉华,今年74岁。父亲毕志德,1945年专门负责给皇亲国戚们做饭,做了3个多月临时“御厨”。如今,毕玉华是镇上唯一知道这段历史的人。
老头有趣,一听有记者采访,午觉也顾不上睡,一股脑爬起来,滔滔不绝地“唠”上:他们和我们一样,吃“大锅饭”,刚来时,带着干贝、人参、虾仁、咖啡糖,后来时间一长,好东西吃光了。豆芽菜、大白菜炖粉条也得吃啊。
“皇亲国戚有样东西特别好吃,一种紫米,又软又香又长。”老头一嘴口水。
“我和格格、阿哥们一起玩滑梯。他们不行啊,把玉米当作甘蔗、说花生长在树上。”
老头生气。后来,格格、阿哥们离开时,送给老头一把伞和一个茶壶。老头不懂啊,伞不知给6个子女里的哪一个弄没了,茶壶只剩壶盖了,害得旁人着急,这是文物啊。
临走前,要给老头照相,老头急忙找了儿子的军服,正儿八经地摆出姿势,供记者挑选。
“有空来,我们再‘唠唠’”老头笑了。
刘艳回忆:他们性格各异
溥仪的堂侄———爱新觉罗·毓平易近人。刘艳举例,有一年,毓来看遗址,和馆员说了这样一段话:当年,溥仪在准备坐飞机逃往国外时,曾给同行人一人一个舍利子,说会保平安。可毓说,当时,飞机上那么混乱,真是越帮越忙。
爱新觉罗·毓话不多,但一针见血。刘艳说,看到溥仪行宫和自己居住过的两层楼,他说,那是我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郑爽———二格格的女儿。刘艳回忆,去年来时,郑爽只是一个人在自己曾生活过的地方站了许久,什么都没说,一脸沉默地离去了。
作者:□晚报记者 徐哲 吉林白山摄影报道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