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这些实际的发展,让我们除了钦佩以外,也应该加以深思。深思的目的,就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台湾、大陆经贸的关系应该怎么样努力,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简单提供给各位做以参考。
第一,大陆过去这10、20年来辉煌建设的发展成就,我想台湾工商企业,也就是我们的台商,他们的参与也愈有功焉,也愈有荣焉。过去由于资本技术、人力等等,人才参与,我想在这样的方式之下,真是可以代表双赢这个政策的先锋部队,台商就是双赢代表。但是到了一个程度,除了在既有的基础之上,我们对于行销、对于品牌,对于金融的服务,对于事业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各个层次我想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尤其在产业部门,我们觉得今天台湾经济的发展,实在是令人惊讶的。比如说IC,是一个没有条件配合的环境之下,几年之间就出现了300、400家的工程。而对于国际占有率达到80多亿的美金,占世界第三名。而在晶圆代工更是不得了,现在占在世界的3/4,已经是世界的第一名。对设计,28%的占有率,也是世界第二名。
所以,台湾的经济发展、高科技的发展,这是世界所注目的事情。而在其他领域,我觉得在产业本身,两岸的合作也有很大的一个空间。比如说,产品的制造、开发,我们应该思考共同的开发和制造;比如说产业规格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共同来制定规格的问题。比如说关键性的零组件开发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进行策略的联盟。这些都提供我们未来合作的基础。
第二,我们两岸经济的合作目前还有若干障碍,这是不可否认的一些事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到台北公开还有和我私下会谈,都提出来一个看法,他说“两岸经济的活动非常密切,假如不是政客把事情搞糟的话,两岸的工商企业者绝对有能力来解决所有相关的问题,相互依存就是整个情势的一个基础”。我非常地赞同。
事实上也是因为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在三、四个礼拜之前,我们请国民党江丙坤副主席来到大陆,缅怀过去、策略未来,非常感谢陈云林主任和江副主席日以继夜,研商达到“十二项”的共识,这中间包括两岸“三通”的问题,货运、客运如何再进一步“常态化”、“节日化”,包括农产品开拓大陆市场,也包括台商权益保障的各项问题,当然也包括金融、交通等服务业的开放问题,包括台湾学生在大陆念书奖助的问题、方便的问题,包括台湾地方乡镇工作人员来大陆参访的问题等等的这些共识,一共有十二点,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
大前天,我和胡锦涛总书记坦诚地交换意见,他也再一次提出这十二项,其中大陆可以单方面来做的,将积极履行、予以落实。事实上农产品销往大陆,乃至于观光事业的开放,还有其他文化的交流,相关方面都在积极规划,也会在近期之内做一个公开的宣布。
我相信这些事情都是对我们非常切身的问题,我也相信在台湾方面,由于大家共同的努力,无论是民间,乃至于执政当局,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民意心声,一定会尽数地落实。
第三,我要和各位报告,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是一句口号,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路。基于当前两岸的形势,我们觉得一方面绝对有建立经济合作,这个所谓“机制”的一个必要,有专业的、长期的、深入的规划和推广。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够不顾到很多实际面的问题。我讲这个话,各位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那就是我们建立这个机制是什么样的机制?我们在和胡锦涛总书记讨论的时候,提出“共同市场”这样一个理念,我非常的高兴胡总书记也给予正面的回应。
但我必须要讲,合作的机制真是一步一步要走的,而不是一蹴可及,一步到位的。各位看看在欧洲从二战之后,从钢铁的共同体开始,经过了欧洲的共同体,经过了单一的市场,到了现在,形成统一的货币,已经走过了50多年。我们两岸要真正在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双赢,必须要加紧脚步,加快我们的速度。
但是,今天有各种不同的机制,有所谓“关税”的同盟,有所谓自由贸易的协定,有所谓紧密伙伴关系等等,但是它的内涵,因地因时因人因物,而都有不同。
我们要避免这些可能引起不需要的顾虑,所以提到“共同市场”,而我们的共同市场,我们要和各位讲,走所有自由贸易体制、开放经济之下大家走过的路,走过的这条路是什么路?各位都晓得,最初一定是排除贸易的障碍,再来就是“关税”的降低或者是豁免,再过一个阶段就是所有生产要素、生产因素的自由的一个流通,包括人员、资金、货物。再过来技术的转移、资讯的转移,再过来我们知道就是货币的统一,乃至于文书,各种政见的一致。再后面到了整个经济贸易的协调和统一。(根据电视录音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