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人民网青岛8月9日电 记者宋学春、杨红报道:今天,我国油指纹库建设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在青岛通过了国家海洋局的课题验收及成果鉴定。来自国家海洋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的等部门及单位的专家鉴定认为:油指纹库建设体系及溢油鉴别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先进的溢油污染防治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该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海上溢油事故中各类责任纠纷,开展溢油污染损害评估,预测溢油长期潜在的对环境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溢油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我国原油指纹库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石油-尤其是海底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其开采规模迅速扩大,据估计,每天有大约2500艘大油轮在大洋中运输石油,海上平台、油井数量急剧增加,海上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由溢油而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溢油事故发生后,溢油应急响应系统的有效快速运转对于海洋行政执法管理部门和石油企业至关重要。而目前我国的溢油应急响应系统,由于缺少对油品性质深层次的了解,溢油事故发生后,很难较准确地预测溢油的漂移路径、漂移速度,溢油回收率甚微;消油剂的盲目使用,又造成严重二次污染;更无法根据油品性质科学地进行溢油鉴定和损失评估。
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韩国、日本及欧洲沿海国家都先后建立起较完善的溢油鉴定体系和油指纹库,在溢油污染防治、溢油鉴定和溢油污染损害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作为国家海洋局在北海区的技术支撑单位,同时作为中国海监总队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北海区溢油事故中的溢油鉴定工作。自2002年,北海监测中心就开始进行国内外调研,聘请了加拿大著名国际溢油鉴别专家王镇棣教授担任科学顾问,投资近200万元人民币购置了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密度计、粘度计等油指纹分析仪器设备。2003年7月承担了国家海洋局重点课题油指纹库关键技术研究--油指纹特征信息提取和比较方法研究。
目前北海监测中心已经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油指纹库建设体系和溢油鉴别技术。在国内首次同时运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化学指纹分析方法,建立渤海部分区块油指纹库;首次针对油品的正构烷烃、多环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苯系物等定量特征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油品的分类鉴别,实现准确鉴别指纹相近的不同油样;首次采用小波分析对数字化原始指纹进行预处理,提高原始指纹逐点鉴别能力。针对海上溢油多经历了风化过程,影响溢油鉴别的情况,采用室内室外风化实验,研究了油品的风化变化规律,为风化后的溢油准确鉴别提供依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