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晶报》以“断指呼唤安全生产”为题,报道了令人心痛的消息:主要生产电风扇及运动器材的深圳沙井黄埔青海电机厂,1000多名职工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发生40多起员工断指事件。该厂冲床车间有30多人,现在手指伤残的就有7个人。
由于这家企业没有给打工仔办理工伤保险,厂方只给了部分赔偿,不同意支付工伤辞退金,打工仔对此不满,四处上告。《晶报》披露了该厂工伤的情况以后,引起了镇政府的重视,也使厂方受到了触动。镇政府派出调查组进驻该厂进行调查,最后以协调解决了赔偿问题而告结束,打工仔拿到了包括残疾补偿金和辞退金最高的赔偿9万元。残疾的手臂给这些打工仔将来的生活、工作,给他们的亲人,给社会留下了多少遗憾和后患!
在珠江三角洲打工青年中因工断指、断臂、断腿的伤残人员数量惊人。最近记者走入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的一间出租屋,在这套房子里就见到了30来个断手、断臂的青年!他们都是从外省到珠江三角洲一带打工的。
因为打工仔因工致残的官司不断增多,在广东出现了一些专门为打工仔打官司的律师,周立太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据周立太介绍,他目前手中正在打的官司有700余宗,绝大多数是打工仔断指、断臂、断腿、瘫痪的工伤案例,其中有85%左右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案例。
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些了解内情的人认为:
部分港资、台资企业的机器设备陈旧、落后、老化,经常出故障是造成该厂员工伤指、断指、断臂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不久,一家法院对深圳坪地镇一家港资企业进行查封拍卖时,经行家鉴定,该厂的设备是20世纪20年代出厂的,已经老化到没有任何价值。据有关人士介绍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急于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对进口设备把关不严,有很多在港、台淘汰的机器设备流了进来,有很多机器、设备的出厂日期都被改了。前面提到的沙井黄埔青海电机厂资方代表纪荣东,在检讨该厂40多名员工断指的原因时承认,“冲压器械存在安全性能老化的问题,没能保证员工的劳动安全”。该厂年仅20岁的包子敏在操作机器时机器失控,她用脚踩踏板,机器没有反应,她用手去检查时,机器忽然向下连续打两下,食指因为机器自动合模被压住,一只手最后只剩下一根大拇指和手掌,被鉴定为6级伤残。
培训不足、仓促上线也是频频出现断指、断臂的原因。对于各工种需要进行哪些培训,国家有明确规定,但很多企业不予执行,工人上午进厂下午就上岗了。有的断指工人就是在进厂后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不久就受伤的。17岁的付绪林从安徽省一职业学校毕业后,到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丁山桥工业区六合塑料厂做轧工,进厂后填了个简历,合同也没签就上岗了。上班第24天生产总管吩咐他从轧工部调到打料部开粉碎机。他没干过这种活儿,也没经过任何培训,就是这一天他的人生悲剧发生了。打料车间噪声极大,干到中午11点他就觉得整个大脑昏沉沉的。打完料应该清机了,按常规应该等机器停下来再清,可噪音已经吵昏了他的头,机器还没全停下来他就打开了防护罩清理碎料。他的手一伸进去,无情的机器就先“吃”掉了他的手指,紧接着打断了他的手腕。参加工作只24天就发生了这么大转变,他永远失去了一只手。他是个独生子,他怕爸爸妈妈受不了这个打击而不敢告诉他们。
劳动强度太大、加班时间太长、严重超时、疲劳上岗也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企业普遍采用的对员工包吃包住的形式,员工伙食差、营养不良,工人基本工资低,只能靠加班增加收入,而且加班费都很低。工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因而疲惫不堪甚至出现晕厥,导致工伤事故接连不断。失去双臂、曾经创全国工伤索赔额最高341万元的女工刘涛,就是在连续加班后,倒在了梳棉机上被绞掉了双臂。国家规定每个月加班不能超过36小时,而刘在出事故之前的19天时间里加班达到了78小时。
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存在体制上的弊端。珠江三角洲一带普遍在区以下的各个镇设立了劳动站,而劳动站不是市区劳动局的派出机构,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劳动站人、财、物均归镇政府领导,重要任务是为镇政府向企业收取工缴费。劳动站的职能决定了它的立场,在受理打工者投诉时,容易偏袒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保住老板,才能保住饭碗”的思想。一定数额的补偿只能给伤残者破碎的心带来短暂的安慰,重要的是从源头解决尽可能少出或不发生伤残问题,要真正从根本上杜绝、减少工伤事故发生,还有待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艰苦的努力!
本报记者李桂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