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本报记者 王薇报道上周末,人保财险在与诸多保险公司的激烈“厮杀”中一举胜出,夺得了十运会保险独家赞助商的花魁。近年来保险公司开始争相与体育赛事结缘,仅今年就已有太平洋保险与V8国际房车赛,太平人寿与第48届世乒赛、上海2005国际女篮挑战赛,中国人寿与2005世滑赛,生命人寿牵手北极探险队等。不断升温的保险公司与体育的联姻,在让人欢喜的同时发人深省。
保险与体育共赢
“公司与体育界的多次成功合作,不仅能为体育事业保驾护航,而且更为自己拓展了盈利空间。”曾多次牵手体育赛事的某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保险市场上,除了几家老牌中资保险公司外,大多数进入市场不久的新公司,均处在打造形象阶段。为了让老百姓更快地了解自己的公司及产品,各种广告、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公司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就在这样的紧要关头,通过体育市场提升品牌影响——这个快捷、影响力广泛的通道成了各公司争夺的焦点。由于通过体育赞助的效果更自然,也容易被市民接受。同时,赞助沟通的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在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体育保险市场诱人的前景和巨大的开发空间,保险公司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但业内人士分析说,保险公司这种带有公益性的赞助方式,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后续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服务,难以使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打心眼儿里认同,要想由此转变到对公司产品的实际购买也就无从谈起。
未动的“奶酪”
“一直以来,体育保险大多停留在一些传统型的险种上,其实并没有任何针对性。”保险学专家告诉记者,从目前保险公司进入体育赛事的情况看,明显存在着面孔雷同、缺少创意和设计的现象。不少保险公司只是将现有的产险、寿险产品改变一下名称,再套用到体育保险上。他建议说如果把赛事风险等也纳入保险的范围中,体育保险的外延就会因此大大拓展。“保险的各种缺失让中国体育时常陷入被动。”某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由于保险业对体育赛事缺乏经验,对各个环节相关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所以难以作出合理的风险评估和保费定价。因此,体育保险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该人士坦言,各保险公司都面临着产品单一的问题,如赛事取消保险等财务风险控制类保险产品,都还没有列入各公司新品开发的名册中。尽管体育保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与国外发达而成熟的体育保险相比,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市场亟待开拓
体育保险,主要包括运动员的保险和体育产业保险。在国外,体育保险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我国,目前体育保险未开发的领域还很多。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曾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呼吁各保险公司加快开发体育保险。有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60多万座运动场馆,每年将近600场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要在各地举行,有3亿多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各层次的专业运动员达5万多人——这当中对于中国保险业的意义可想而知。业内人士提醒说,体育行销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视为短平快的促销手法。各家保险公司应该积极引进国外体育保险中发展较为完善的系列险种,在体育保险的险种设计上狠下工夫,改善国内保险业尽快改变体育保险险种少、条款粗、理赔手续繁的现状,以迎接新的市场需求。(11版《钱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