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5日,有媒体报道一名13岁的少年小东竟然像6旬老人一样出现脑萎缩,而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发现这名少年竟有“从小只喝饮料不喝水”的习惯。这名少年的主治医生由此对饮料中的防腐剂提出怀疑:儿童如果长期喝饮料,饮料中的防腐剂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慢性笨中毒,从而对儿童的脑部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就这位医生所提出的疑问,记者25日采访了广州多家大医院的神经科专家,专家们一致认为,现阶段完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防腐剂与脑萎缩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13岁少年出现脑萎缩不排除是先天性疾病,不能就此认为是与“多年喝饮料”的习惯有关。但是,这一消息还是让不少广州的家长们深以为忧。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颅脑科的吴运泉副教授介绍,除了小东,其实从去年开始他就曾亲手接诊了至少五例像小东这样脑萎缩或脑肿胀的小患者,而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家境富裕并且日常生活以饮料代替白开水长期饮用。不久前,南海的一名11岁男孩因脑肿胀入院,他家就是饮料批发商,家里有喝不完的饮料,他也从来不喝白开水。
饮料中的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会否是造成儿童脑部损害的元凶?吴运泉说,多年的临床观察让他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据了解,我国批准的防腐剂共有32种,最常用的有苯甲酸(盐)、山梨酸(盐)等。由于苯甲酸的毒性大于山梨酸,因此西方国家已普遍改用山梨酸作为防腐剂。但因苯甲酸及钠盐价格低廉,在我国仍是主要的防腐剂。
吴运泉提出,虽然目前还缺乏检验手段证实饮料中的防腐剂在血液中达到何种浓度就会损害人类(特别是幼小儿童)的大脑和神经,但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国家有关科研部门的重视。
吴运泉认为,准确地说,这种脑萎缩属于慢性笨中毒综合症的表现,其中的苯就是来自饮料中的防腐剂。除了脑萎缩的症状外,也可能有脑肿胀、脑电图异常、抽筋等表现。
对于吴运泉提出的这一观点,记者征询了广州多家医院的神经科专家,但是普遍对此态度都十分谨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曾进胜教授认为,如果要得到可靠结论,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对比试验来判断。
《广州日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