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在历史上不甚有名,但是却很有特点。他是明代第十一位皇帝,也是第三位以藩王而入承大统的皇帝,因其年号“嘉靖”,世称嘉靖皇帝。这个人性情偏狭、乖戾、刚愎自用,在位早期也曾做了一些革除前朝弊政、整顿吏治、裁抑宦官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从其即位伊始就产生的大礼议之争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严重影响了嘉靖初年的改革成果。而他从嘉靖2年即开始的对道教的崇信,进入中年以后竟至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长期不理朝政,从而造成国家政治混乱、经济危机,如内阁的争斗、严嵩的专权乱政、“北虏”南倭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制约着明王朝这艘巨轮的航向,使它驶向了灭亡之路。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进行研究,揭示他的一生及其对明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胡凡教授新著《嘉靖传》,分为14章:入继大统、嘉靖初政、大礼之争、更定祀典、伸张君权、道教之崇、承天之行、多事后宫、严嵩专权、“北虏”叩关、南倭登岸、土木繁兴、两项改革、一朝晏驾,通过对嘉靖帝生平行实的描述,向读者展示那个时代,确为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的力作。
首先是它的学术性。一则是史料基础扎实雄厚,作者以《明实录》为主要依据,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辅以其它史料,颇能令人信服。二则是作者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充分展现。如对大礼议的描述,依时间进程娓娓道来,使人既对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有清晰全面的了解,又对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传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如对明廷与蒙古族关系的阐释,能够综览全局,抓住蒙古族的“通贡”要求和嘉靖帝“绝贡”的失策,由此而揭示出“庚戌之变”爆发的深刻内涵;它如对嘉靖平倭取胜原因的分析、对嘉靖后期赋役制度改革及《宗藩条例》制定的叙述,都反映出作者对这一时期历史进程的深刻了解,反映着作者的学识和水平。
其次是它的思想性。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既要如实描述历史事件的进展,又要揭示诸种变化的根源,这就需要在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中融入作者的思考,在人与事的平实讲述中揭示时代的变化,这一点胡凡教授做得相当不错。如对嘉靖帝崇道根源的描写,点到了明太祖、明太宗、明宪宗、明孝宗以来宫廷中的宗教活动及其对其父兴献王的影响,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嘉靖帝的崇道乃是有着深刻的渊源的;又如在总结嘉靖御倭战争获胜的历史条件时,着重强调了明朝将帅集团的形成及其作用,对他们强烈爱国主义的阐述,充分反映出作者思想的深刻性。再如作者在对嘉靖时期最高统治集团成员如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人的描写中,隐隐渗透着统治阶级腐败的加深、政治风气的变化,使人认识到明朝的灭亡其来有渐,大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感觉。
再次是对事件与人物评价的公允。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对大礼议的描述中。嘉靖帝在其即位后第一次朝见群臣时就提出了议其生父兴献王封号的问题,由此而揭开了延续18年之久的议大礼之争,并对明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历来评论不一,有人抨击张璁而褒扬杨廷和,有人贬斥杨廷和而称颂张璁,进而引起对嘉靖帝本人以及对嘉靖前期历史进程的不同评价。本书作者指出,大礼议由仪礼之争发展成政治斗争,是封建宗法制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必然产物,大礼之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皇位继承制度的理解不同,它对明嘉靖时期及其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强了皇权专制,促成了嘉靖帝刚愎自用、动辄廷杖施威的政治作风;影响了嘉靖初政改革的顺利进行,冲淡了改革的积极成果;造成明代后期的党争之祸,开启了官僚队伍的谄媚之风。这就既克服了单纯褒贬哪一方都容易出现的偏颇之病,又使人了解了这场严重的政治斗争确实影响到历史的发展,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宗法文化发展到此时应该是走到了尽头,再这样继续的话,势必制约中华民族的进步,而以后的历史事实则证明,明清以来中国在世界潮流中的逐渐落伍,确是有其内在的根源的。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正在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当代人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