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制定《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据新华社电为加强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工作,卫生部近日组织制定了《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以儿童多见。流脑在我国一直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后曾发生过3次全国性大流行。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A群流脑疫苗接种后,发病率持续下降,近几年来发病率一直徘徊在0.2/10万左右的较低水平,但近两年来在局部地区仍存在暴发流行的隐患,流脑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一些省份C群菌株引发的病例增多,流脑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方案》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流脑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要主动申报
《方案》要求,一旦流脑密切接触者出现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淤点淤斑等症状和体征,要主动申报并及时就诊。卫生部规定,发生流脑流行时,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至少7天,并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此外还应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流脑疫苗预防接种学龄儿童和外来工是重点
《方案》要求,C群流脑聚集性病例或暴发流行的省份以及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应推广应用A+C群流脑疫苗。重点对学龄儿童和大型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群等进行A+C群流脑疫苗预防接种。卫生部还要求,各省应将流脑疫苗接种情况纳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按时上报,并开展流脑疫苗接种率调查。(晓航/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