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盐当街叫卖
在对这里几个村庄的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在场地大小、生产规模和有无外包装等这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外,而其生产工艺、卫生条件、以及在使用原配料等制作程序上都是千篇一律:就地而挖的大土坑,里面铺一块塑料薄膜;坑里用原盐腌制的酱菜,浸泡在到处散发着酸臭味道的污水里;上面是四壁敞开的简陋顶棚,任凭风吹雨打、猫窜狗跳而毫无遮掩。 这就是一家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而远近闻名的“酱菜加工厂”。
可想而知,在如此简陋低劣的环境中生产出的酱菜食品又如何能保证产品质量呢?明知是国家禁止使用的腌制原料,但在具体操作中工业盐还是被广泛用在涉及千家万户的酱菜食品中。那么这些原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里面也是腌菜的吗?”看见李卜村有家敞开的大门口挂着“此处售盐和卖化肥”的小黑板,记者便向正在那里摆弄三轮车的年轻人问道。“这里面是销售化肥和卖盐的,不腌菜!”年轻人抬头看了记者一眼,低头继续忙他的活儿。“你们这儿卖的是什么盐?咋卖呀?我能进去看看吗?”“你是哪儿的?来这个村联系什么业务啊?”那位年轻人刚想拒绝记者进去,这时,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机关干部”模样人端着水杯从屋里走了出来。
当得知记者是来谈酱菜业务而路过这里想看看盐的销售情况时,这位好客的“机关”人把记者领到了大院里面存放盐的地方。在一座废弃的仓库里,记者看到,角落处码放着一袋袋用编织袋包装的大粒盐,旁边是一袋袋的化肥。走到跟前仔细一看,只见包装袋上很明显地印着“河北原盐”四个大字。难道说,这就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加工行业使用的工业盐吗?“对!原盐就是工业盐,这不,南和县的钢锉制造厂还经常来我这里拉这种盐使用呢!我们这里的酱菜加工厂也都是用这种盐。”
“要按规定说,原盐是不允许用来腌制酱菜的,应该使用精制的加碘盐,而且都还必须是小包装的。”那个人便随手从那堆化肥袋子的后面拉出一个仅有的少半袋“精制碘盐”,“你看这种盐跟那些原盐比白得多了,而且盐粒也比原盐小!”记者在那堆原盐包装袋上面看到,从袋子里面漏出来的盐粒比精制盐大多了,而且颜色偏黄。“国家不是有规定,不让食品行业使用原盐吗?你们这里怎么还都用它腌菜呢?”记者问。“平乡腌制酱菜在全国都有名气,而且用盐量也很大,所以,我们这一带用这种盐腌制酱菜是经过省、市有关部门特批的,除了我们平乡县能用这种盐,其他地方一概不允许使用!”这位对盐业并不陌生的“机关”人原来就在平乡县盐业公司上班。“正因为我是盐业公司的人,才能做盐的销售生意,这一行不是人人都能干的!”看来,这位师傅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很满意。
但是,记者怎么也想不到,既然是盐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而“严禁将原盐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乃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人人皆知的规定,怎么到了平乡就变成“特批特许”呢?难道真像那位盐业公司的人所说,如此做法是经过了省、市有关部门特别批准?
为证实“于酱菜加工行业能否使用原盐”这一问题,记者以一个做酱菜加工生意人的身份咨询了邢台市盐政管理处,该处的一位李先生告诉记者,腌制酱菜允许用一种叫晒盐的食用盐,这种盐比原盐粒小,也是一种加碘盐。但是,绝对不允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原盐,一经发现,盐政部门将严加查处。
据记者了解,腌制一斤蔬菜就需要使用二两盐,由此不难看出,这里需用盐的总量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知情人曾就腌制酱菜使用原盐与精制碘盐的差价算过一笔经济账。在当地,买一袋标重为50公斤的原盐需要33元左右;而买一袋同样重量的精制碘盐则要用50多块钱,这其中一斤盐就相差一毛七分钱。按一个腌菜大坑5到10万斤的蔬菜用量计算,一坑菜就要用盐10000--20000斤,而这其中的差价就相隔1700到3400元。一家加工厂平均按8个腌菜坑算,这一年下来,每家就有13600到27200元的利润差别。也就是说,用原盐腌制酱菜比用精制碘盐一年就能多挣一万三到两万七千元,难怪这里的加工户都用原盐制作酱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