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 源头治理
记者在采访中还留意到,生产酱菜的这些所谓企业的生产场所都没有挂厂牌,然而在其批发出去的腌菜包装上却都写着:河北平乡某某酱菜厂。 至于生产手续,知情人告诉记者,这里不少加工厂连卫生许可证都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更是无从说起。没有合法的手续和证件,只能偷偷摸摸地生产,这也印证了记者在采访中所见到的情况。
随后记者赶往平乡县工商局了解当地酱菜企业的注册情况。但是那里的办公人员以具体负责人不在为由,并未向记者提供情况。记者又赶赴平乡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采访。局长王增社告诉记者,当地酱菜生产已经存在多年了,但是只有两家提出申请生产许可证,其他的都处于无证生产状态,属于节前严打的黑加工作坊。至于在生产中存在使用违禁工业原料的情况,在以前的执法工作中还没发现。
王局长指出,记者购买的“海白菜”包装 上有多项标识都不符合食品标签要求。在配料一栏中,赫然发现写着“碘盐”的字样。王局长告诉记者,腌菜中使用碘盐一是成本高,二是容易导致菜在腌制过程中变质。而这家叫康佳的食品厂这种行为无疑是画蛇添足、掩耳盗铃。
据了解,在腌菜行业中,使用最多的原料是盐,由于成本和工艺的原因,行业内主要使用晒盐。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见到的粉盐(一种原盐),则是严禁使用的。
王局长当即表示,立刻与县政府协调,组织执法行动,彻底打掉那些无证腌菜作坊和工厂,确保春节食品安全。
2006年1月16日,平乡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就加强酱菜生产企业整治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成立了平乡县酱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酱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联合行动方案》,对整治活动的重点、具体分工及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自1月17日起在全县范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酱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17日下午,记者对这次的联合执法检查情况进行了跟踪采访。
按照事先规划的路线,执法人员首先来到位于平乡镇于柳庄村南的一家酱菜加工厂,门口没有任何标志,院内到处溢漫着一洼洼散发出酸臭味的污水,用来腌制酱菜的原菜随地堆放着,三五一伙的家庭妇女围坐在那里忙碌着,见到执法人员进厂检查也丝毫没有停下手中活计的样子。
“你们老板在吗?看一下你们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执法人员在向这里的人讲明此次行动的意义后,要求查看这家酱菜加工厂的有关手续。然而得到的答复是:老板不在。
随后,执法人员对这家加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脏乱不堪的生产环境和即将加工的原材料随地丢弃的迹象来看,执法人员就已初步认定这家加工厂的的卫生状况远不及食品加工环境的相关要求。
同时,执法人员在这家加工厂一间低矮简陋的“加工车间”内还发现大批已经包装好的各类酱菜,随手拿起一袋用塑料袋包装的酱菜,执法人员发现,在这个包装袋上印着的标识内容中,不但生产许可证号码和条型代码涉嫌私自伪造,而且包装上只有保质期并无生产日期。
针对这家加工厂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依法对其生产的产品异地封存,并对这家企业下达了停产整顿通知书。
执法人员结束对这家加工厂的执法检查,再到该村的其他几家酱菜加工厂进行检查,发现每到一家企业都是大门紧闭,而从那一家家酱菜加工厂不时溢出的散发着酸臭味的腌菜污水迹象来看,又不像是早已停业的状况。更何况在记者前一天的暗访时,看到的这些加工厂都还在不停地忙碌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地人对付检查惯用的招数。
沿于柳庄西行,执法人员一行驱车来到麻头寨村。在该村西南角有几家规模比较大的酱菜加工厂,但这几家大门口也同样没有任何招牌,循污水闻酸臭却也不难识别一家家酱菜加工厂的所在地。
执法人员对该村两家企业检查中发现,这两家加工厂的卫生条件根本未达到相关要求,包装标识只有保质期而没有生产日期,明显违反有关规定,但不知何故,这两家均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针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当场对其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在此次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中,记者看到,各部门充分发挥整治合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辖区内酱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小加工点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检查生产企业加工环境是否达到卫生标准、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营业执照、有无卫生许可证、有无执行标准、食品标签是否规范、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产品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假冒包装标识等违法行为。
据统计,此次整治活动,共抽调执法人员25人,出动车辆60 辆次,检查酱菜生产企业、摊点26家,对3家无证经营户下达了取缔通知书,对11家下达了责令整改书,查封存在包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产品290件,销毁劣质不合格产品1万公斤,停业整顿3家,吊销卫生许可证1家,罚款2万余元。治理整顿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取缔了无证生产加工作坊,督促有关企业完备生产设施,规范生产、合法经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合格要求,为广大群众创造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滥用工业原料害处多
记者就平乡腌菜行业存在的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据她讲,工业用盐根本就不准许在腌菜中使用。她分析说,当地的腌菜工艺非常简单原始,在腌制过程中,蔬菜和工业盐混合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尤其是在杂菌和霉菌作用下,蛋白质和亚硝酸盐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具有极大致癌性的物质亚硝酸铵。
至于记者在作坊中发现的“食品绿”,范教授说自己没听说过这样的产品,应该是一种染色剂之类的物质。她还告诉记者,大多数腌菜行业中都存在用绿色染剂情况。正规的企业一般使用叶绿素铜钠,而其他的则用的都是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的工业染色剂。
暗访中发现的胭脂红、香精,在腌菜时可以使用,但是在用量上是有限制的,而加工作坊在用量上往往没有严格控制。有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食品安全事故中仅仅因食用腌菜而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就有60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