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清爽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建筑,绿草如茵的广场,流光溢彩的夜景……一座座小城镇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星罗棋布地镶嵌在乌江河畔。
进入新世纪以来,余庆县深刻领会“小城镇、大战略”的科学内涵,按照“丰富内涵、提高品位、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与1999年相比,去年全县新增城区6.5平方公里,街道32公里,新增城镇人口4.1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新建住房168万平方米,市场11个近7万平方米,新增广场5.51万平方米,绿地22.1万平方米。
全县仅用5年时间完成了近90%的总体规划面积,建成区达18.59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37.5%,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并荣获了“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称号。
坚持高质量规划,抢占城镇建设制高点。近年来,投入650余万元,完成了乡镇总规修编、中心村控制性规划、部分详规编制和地形图测绘工作,启动了村寨规划,规划了一批交通枢纽型、综合开发型、商业贸易型、风景旅游型、市场开拓型、山水园林型等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同时,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场理念,依靠市场运作,吸引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城镇投资、建设和经营,破解资金难题。自2000年以来,累计融资8亿余元注入小城镇建设,其中非政府投入超过80%,农民自主投入超过50%。实施了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改革,削平进镇门槛,流转土地近6000亩,4万多农民“洗脚上坎”成为市民。还制定了《余庆县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余庆县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等法规,坚持补偿办法、补偿标准、宅基地划拨“三公开”。累计拆迁房屋8.5万平方米,为旧城改造铺平了道路。
基于县城位置不居中、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的实际,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龙溪、大乌江、构皮滩、松烟、敖溪等重点镇的建设,辐射带动新建镇、赶集场镇和中心村的发展,坚持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造双管齐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中心村—赶集场镇—乡镇—县城四个梯次重点突出、整体协调、互为依托、联系紧密的新兴小城镇群。
小城镇建设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工商税收超过了烤烟特产税,一批专业市场效益明显,旅游业已经起步,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县GDP年均增长12.5%以上。
作者:王晓云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