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从何而来?只有不断地吸取先进思想文化的营养,不断升级我们思想文化的‘内存’,才能修炼出‘金刚不坏之身’。从丁晓兵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学习能使人精神充实、知识富足。 ”这是武警某师政委陈国桢在学习丁晓兵先进事迹时留下的心灵感言。
人生的航标可以通过学习来校正
“比比丁晓兵,我们许多人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比他好得多,可是我们缺少的就是丁晓兵那种渴求知识的危机感。”连日来,师长王小荣沉浸在对丁晓兵的敬佩和叹服之中:现在,我们有不少人是官升一级,就高兴得不得了,而丁晓兵是每提一级,知识恐慌感、能力恐慌感、本领恐慌感就跟着升一级!
“你的‘内存’有多大,从讲课就可以看出来。丁晓兵说得好:‘自己上课往那一站,100多号人都在听你一个人讲课,如果我的课讲得没什么意思,那战士们怎么想?’是啊,要想课讲得好,自己不充足电,又怎能持久发光放亮呢?”王小荣话锋一转,说起那堂难忘的政治教育课。
2004年10月,丁晓兵讲了关于“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校正人生航标和价值取向,努力在本职岗位上自觉磨炼奋发有为”的一课。这一课重点讲到了为官的根本目的不能错位,为官的落脚点不能站偏,为官的参照物不能倾斜等几个人生应把握的问题。
那天,丁晓兵引经据典,文采飞扬,讲得全场寂静。尽管讲的时间不短,但没人觉得烦,都感觉听了很解渴。几名从地方名牌大学毕业入伍的大学生干部,总觉得在部队里面干不需要什么文化,现在明白那是浅薄的表现。
生命的真谛可以通过学习来领悟
“人生没有完美,但人生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丁晓兵正是靠学习来不断净化自己心灵的。”与丁晓兵在一个班子共事多年的团长陈锡春说:“我正是从与丁晓兵的交往开始,渐渐受他影响与书交上了朋友。”说着说着,团长陈锡春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你学历史,你就会知道历史的规律是怎么回事;你读英雄人物传记,你就能从中得到英雄精神的洗礼;你学名言警句,你就会得到一些人生的感悟;你看一些前卫的书籍,你的视野、心胸就不会那么狭窄。
丁晓兵正是靠学习悟出了不少人生的真谛。前些日子,丁晓兵给班子成员讲老子那个“上善若水”的时代精神很有味道,并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全团干部学习。他说水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是特别需要弘扬的。水往低处流,启示我们眼睛不要光盯着上面,要看着下面,要关注基层官兵;构建和谐社会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公平,公平才能和谐,水是最公平的;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有巨大的灵活性,遇到寒气,它就凝聚在一起了,遇到困难就要有这种团结凝聚的精神。
在他家的客厅里,挂有这样一副对联:“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他说,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对我们党员干部仍有一种激励教育作用。追求这种无怨无悔、无愧天地的境界,最根本的是要无愧于党赋予的责任和官兵对我们的信任。
为追求宁静致远的心态境界,无锡市惠山北麓的市革命烈士陵园,成了丁晓兵经常进行“心灵美容”的地方。陵园主任于伯成和丁晓兵是战友,1999年转业到陵园工作。于伯成说,每年清明节,丁晓兵都要带全团官兵来祭扫烈士陵园。
在肃穆的陵园里,丁晓兵每次面对烈士的墓碑,神情总是那么庄重,那么严肃。他说,每一次与英灵对话,自己的心灵就会得到一种洗礼,就会从浮躁归于宁静。
能力的缺失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
“一个群体斗志的缺失,往往是由于领导者的动力衰退而引起的。这些年来,丁晓兵努力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在跳动的时代脉搏中寻找工作的灵感,变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师政委陈国桢说了一个一本书给丁晓兵打开工作思路的故事。
2000年5月,丁晓兵在阅读《思想者的声音》一书时,偶然看到了一个如何建设互动型课堂的文章,使他受到很大启发。之后,他就带着政治处的同志,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进行调研,充分借助群众在教育中创造的办法和构想,进行提炼和归类,最后归纳出了实话实说、一事一议、新闻点评、模拟法庭等“群众性自我教育二十法”,在政治教育改革领域较早开设了互动课堂。大家充分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理进行自我教育,增强了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这些年,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剧,心理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丁晓兵坚持与时俱进,针对有些战士心理比较脆弱的问题,一直注意学习和研究心理方面的知识,经常到地方请一些心理方面的专家,到部队来给干部骨干辅导讲课,传授心理疾患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在专家的帮助下,他总结出的“心理自我调节十二法”被师里推广。陈国桢说,过去,我们不少干部战士感觉找心理医生治疗,会引来异样的眼光,现在请来心理专家以后,大家都主动去接触,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丁晓兵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坚持学用结合,总结出的105条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被上级肯定和推广。陈国桢说,现在我们有些单位几年面貌依旧,缺的就是丁晓兵这种学以致用的学风。我们常讲学风问题,实际上是对一个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