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温纳大概没有想到,他在1997年推出的、献给草根族的礼物——博客,是以“名人开博运动”这样一种轰轰烈烈且具有戏剧性的方式在中国推进的。
从余华首开博客、徐静蕾博客点击率超过1000万,到新生代作家郭敬明、韩寒,凤凰卫视的吴小莉、闾丘露薇,超女歌手李宇春、张靓颖纷开博客……
名人以博客展现平实
当那些明星安静地坐在电脑前,用心写博的时候,网民们则热衷于一股脑儿地坐在电脑前,抱着猎奇、窥视、崇拜的心态阅读名人的文字。 渐渐地,网民们发现,虽然平日媒体上不时爆出“明星耍大牌”的新闻,但几乎所有出现在博客上的名人都表现得比较谦和。他们看到了抛去媒体这层玻璃的名人的真性情与普通生活,他们甚至发现,平日里只能远远观望的名人会随时回复他们的问题,感谢他们的关心。当然,他们也发现,博客这个“虚拟展示”平台,因名人们的扎堆儿变了味儿,成为了一个名利争夺的新战场。
在这场结果未知的名人博客风潮中,徐静蕾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去年10月25日,自称徐博客的她在新浪博客里写下了第一句话:“难道我的博客生涯也要开始啦?!还不太适应……等等我……适应适应……”。112天后,徐博客的点击率超过1000万次,成为中国博客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写博客也成就了徐静蕾的另一个人气高峰。徐静蕾说:“我们演员都有一层面儿上的生活,我写的都是我面儿下的生活,我会很大程度地去表现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跟大家一样,只不过我的运气可能比很多人要好。”就这样,徐静蕾的文字被网民冠以了“平实”与“生活化”。
事实上,徐静蕾确实以网络语言,展现了自己的平实。她在博客里写她“很失败”的初恋往事,发她自拍擀饺子皮的情景照片,还有一些日常工作的记录与总结以及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与评论,当然她也会在博客上写“自己心情不好,很累”。
徐博客超高的人气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睐,引发了对博客经济效益的讨论。对此,她很坦诚:“写博客,利很多。说自己想说的话,锻炼了表达能力,宣传宣传自己的电影,给大家讲讲拍电影的过程、工序……过了千万,显得还挺有人气。但是,有人高兴就有人不痛快,人不痛快了就要说些闲话,也是人之常情。”徐博客的最新消息是,她的博客文字已经结集出书。
开始变味了
像徐静蕾这样的名人博客实在不少:“李冰冰的博客江湖”以活泼闹腾、大大咧咧的文风博得了许多“粉丝”之外的人的喜爱;靳羽西会在自己的博客上认真地与网友互动,甚至回答他们对“羽西”护肤品的疑问;郭敬明和韩寒两位80后作家,凭借超高人气与笔耕不辍,成为了新浪名人博客点击的前几名;成功商人代表潘石屹、“童话大王”郑渊洁、又拍电影又写歌的高晓松,也通过不断释放自己的才气,力争成为优秀的博客。
当然,名人们的闲暇时间有限,而且有的是说话的地方,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干脆对博客应付了事。几位时下人气高涨的“超女”,就索性把自己的博客变成了公告牌,隔三差五地在上面通告一下自己正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事情,大到出新单曲,小到参加一个节目通告。还有个别明星,干脆把博客交给助理代劳,贴几张照片吸引公众眼球,配以连“本报讯”都没有去掉的文章了事。这就使得名人博客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另一个乌烟瘴气的名利场。
别把博客庸俗化
“博客变味了。博客本来应该是很自觉的,有感而发,想什么写什么,想让谁看就让谁看。说白了,就是网络上一个很自由平等的交流方式。不管你是谁,是名人也好,不是名人也好,大家都以平视的角度来看待对方。但是他们这样做,立刻就把博客划出了档次、身份和阶层,把博客变成了一个有等级的东西,这是非常讨厌的,也把博客给庸俗化了。”曾在去年获得“德国之声”博客大赛金奖的草根博客代表,《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对此很不以为然。
事实上,不论名人博客是否偏离了博客本质,这个虚拟名利场确实给许多网民带来了八卦、娱乐,让明星收获了人气,网站增加了点击率,看起来这是个多赢的局面。然而更多人则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气球,吹大了就会爆,吹得人也筋疲力尽,懒得继续。不过,“人们往往对娱乐的东西充满惊人的宽容性和忍耐力,但愿网民对名人博客产生厌倦心理的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因为那时名人毁掉的将不止是自己的形象,同时带来的是大家对博客这个概念本质上的怀疑。”(记者王鹤 实习生王昕欣)
(责任编辑:闵繁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