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图片(人民网海南视窗吉羽摄)
海口晚报网3月23日讯:
今天的海南岛春意正浓,白云蓝天,百花争艳,稻浪如波。椰林深处,红瓦白墙的民居干净整洁,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连接城乡。
海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宝岛。经过5年努力,海南已建成5300个文明生态村,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22.8%。今天的海南岛,森林面积27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55.5%,海南的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天涯海角的沙滩碧浪,每年吸引百万游人。
椰林深处乡村美,生态经济看海南
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海南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海南人不懈努力,通过艰辛探索,终于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应该是海南的优势。发展海南经济,决不能再走污染环境的弯路,而是要在建设优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获得经济发展和环境美好的双赢。2000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的问题。
海南生态文明村建设制定了详尽的规划:从农民的吃穿住行、水电路厕着手,实现乡村建设的“一池三改”加“四化”:户户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养),做到净化人畜饮水,硬化农村道路,绿化农居宅院,使农民住宅城镇化。“文明村”都要有一个体育场和文化室、党员活动室等配套设施。
标准要细致,落实靠努力。在5年创建中,海南近16万户农民72万多农村人口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建成沼气池15.9万个,全省农民每年节约电费1.9亿元。5年间,海南新增水渠1868公里,近百万亩旱田得到灌溉。建成无公害果菜生产基地181个,种植瓜菜161.5万亩,种植热带水果180多万亩,海南已成为全国的热带水果和蔬菜基地。去年全省瓜菜水果总产值达95.41亿元,仅此一项,果菜农民直接增收5亿多元。
海南省交通厅厅长王勇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修建乡村公路17135公里,2688个行政村中有2420个通了公路。投资1.57亿元兴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136个,解决了38万农村人口的安全用水。去年,海南省政府可用财力约为60亿元,其中投入农村的资金就达37.6亿元。
建成一个生态文明村,农民就向社会文明迈进一大步。琼海市南强村是首批文明生态村之一,过去很穷。如今这个52户人家202口人的自然村,5年前的低矮破旧房屋已被新楼房取代,家家户户修了沼气淋浴房。巷道路旁安放了垃圾箱,村中的古井古巷被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年吸引来上万游客。旅游业拉动了经济,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4150元。侨南村农民江水先对记者说:“50多年来,我们农民最高兴的三件大事,头一件是土改分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第二件是联产承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第三件是建设文明生态村,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联片创建讲科学,最大实惠给农民
海口市美兰区将所辖694个自然村划分为10个片区,统筹发展,联片创建。大湖村35户农民集资将200亩荒地开垦出来,建成家庭经济园,每家栽种3至5亩杨桃、龙眼、荔枝等优质水果,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比上年增长10%。目前,大湖村全面实现了文明村的各项指标。
农村环境整治是建设文明生态村的一个关键,许多村庄从消除乡村脏乱差入手,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修路、植树,美化绿化,使居住环境、文化生活明显改变。文明生态村里纷纷设立垃圾箱,建立卫生队,配备了垃圾车、保洁员,有的还实行门前三包,随地乱扔杂物现象大大减少。
文明生态和科技扶贫密不可分。2004年开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每年把600多万元扶贫资金集中用于建设生态文明、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从省内外聘请专家和农艺师培训当地农民,扶持他们栽种嫁接芒果、荔枝、龙眼、红毛丹等优质热带水果5712亩,使环境美了,还使全县629户黎苗族贫困农民摆脱了贫困。
儋州市兰洋镇整体推进建设文明生态村、培养农村科技人员、科学建设环保型住宅、科学种田的一体化工程。2005年,兰洋镇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联合启动“百名村官上大学”科普工程,组织60多名村干部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开展依靠科技,以城镇带乡村、以公路带山区的新农村创建活动,20多个山区村庄建成“道路硬化连网、绿化美化相结、庭院经济成片和文化活动蔚然成风”的连片文明生态村。
天涯海角美如画,绿染宝岛春更浓
过去海南农村,许多地方“草木杂陈,建房无章;人畜杂居,污水横流”。如今,50多万海南农民家庭装上了电话。推广沼气池使农民烧水、做饭、洗热水澡不必上山砍柴或买煤烧了,既省了钱,又保护了森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已形成海南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今全省有30万人投身旅游服务行业,去年全省旅游收入达110多亿元,各种大型会议和旅游活动接踵而来。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海南共迎来国内外游客89.88万人次,同比增长16.32%,实现旅游收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38.71%,创下历年春节黄金周客流量和揽金之最。
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来了海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去年至今,已有400多亿元海内外资金投入海南,使海南的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进入了综合快速增长的“高速路”。2005年,海南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0多亿元,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不仅成为海南农民奔小康的载体,也吸引城里人下乡建设新农村。潘在梅原是三亚一家海外公司职工,现在和丈夫周始发卖掉城里的房子,回海棠湾镇农村养猪,每年出栏生猪80多头,近两年每年纯收入10万多元。
《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3日第二版)/马应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