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莹波 实习生黄楚文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正常的人情交往中总会互送礼品。由于不少人将名烟名酒看作是高质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这也就成为部分消费者首选的送礼佳品。而对于一些人来说,高档礼品收得太多,使用不了,就将其出售。 但一些商家在公开收购高档礼品时却引来了部分市民的争议。
近日,本报热线接到市民卢先生反映:有几个晚上,他在三多路附近的人行道上看到一块有“回收礼品”字样的牌子,并留有电话:1397832XXXX”。不过到白天时,又看不到牌子,估计是商家将其撤走了。
回收礼品店的情况
3月20日,记者按照市民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拨打,接通后,对方表示自己确实回收礼品,如有可以立即送过去,他在三多路和其他一些地方都有铺面。
按照提示,记者找到这家礼品回收点,是在三多路附近某居民楼的底层。楼房外墙处竖了“礼品回收”字样的牌子,在阳台外墙处还有红色油漆写的“拆”字。上前敲门,无人应答;再拨通电话,对方表示10分钟后赶回来。
约10分钟后,这家礼品回收店的老板赶到现场。以下是记者与老板的部分对话内容。
老板:“你有什么东西卖?”
记者:“我有四条玉溪,你这里收购吗?”
老板:“要,每条160元。”
记者:“我这是软包的(市场价约220元/条),能不能加点。”
老板:“最多每条170元,还要看看货的情况。进价每条也就180到190元,贵了就不好卖了。”
记者:“你这里还收购其他礼品吗?”
老板:“你还有什么东西。”
记者:“茅台酒,你要吗?还有其他一些东西。”
老板:“可以,你都拿来看啊。”
之后,记者掏出工作证并表明身份要求与该老板谈谈。
“没什么好谈的,明天我要回浙江了。”那位老板立即锁上门走开了。
据调查,少数商店也有私下进行礼品回收的,但像这样公开回收的铺面还比较少。
礼品回收属于超范围违规经营
对于回收高档香烟的问题,市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办公室赵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烟草专卖局曾对礼品回收店违法回收卷烟的行为进行过查处。据介绍,在2005年9月27日,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后,到市民主路附近的一家礼品回收店检查,查获该礼品店老板涉嫌违法收购的卷烟一批。由于此批卷烟无“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为进一步调查取证,依法对该批卷烟予以暂扣处理。经查实,该老板在我市拥有三个礼品回收店(其中一家在三多路附近),都经营礼品回收业务。其中,该老板经营卷烟回收业务无合法手续,他通过在我市低价购进卷烟,然后自带到浙江销售以谋取利益。由于此批卷烟是零散卷烟无法送检,但此批卷烟无“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因此认定为走私的烟草专卖品(卷烟),其行为已经构成违法收购走私的烟草专卖品。
赵主任表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禁止窝藏或者违法收购、销售、携带、运输和邮寄走私的烟草专卖品。希望广大卷烟零售户不要回收礼品烟,也希望消费者在发现这类事件后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要到正规的烟草专卖零售点购买卷烟。
据赵主任介绍,有些回收礼品的商店在回收卷烟时会将顾客拿来的卷烟掉包,换成假烟。
据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工商部门在向商家颁发营业执照时,在经营范围中并没有“礼品回收”这一项。如果商家在从事零售或批发业务时进行礼品回收业务的,属于超范围违规经营。
是什么人在购买或出售高档烟酒呢?
卢先生在报料时表示,礼品回收实际上是在鼓励“送礼风”。卢先生认为,其实对于大部分普通市民来说,是很难经常收到高档烟酒。真正能收到大量高档烟酒的,往往是具有一定特殊地位或权利的人,而“礼品回收”市场的存在,为他们处理那些无法自用(或亲友使用)的高档烟酒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送礼风”的滋长。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了与卢先生相同的观点。
又是哪些人在购买高档烟酒呢?记者在三多路、丽君路、信义路和五美路等多家名烟名酒店进行了调查。据部分店主介绍,一些高价位烟、酒销量甚至超过了中档烟酒的销量。信义路某名烟酒店老板说,“我店最贵的烟是120元/盒的熊猫牌香烟,最贵的酒是768元/瓶的四川水井坊。尽管价格较高,不过它们的销售情况都很好。”至于这两种烟酒热销的原因,该老板说,“很多老板都喜欢买这种烟酒来送礼,尤其是逢年过节,销量很好。”
三多路一家名烟名酒店的老板表示,“来我这里买高价烟酒的群体是不言而喻的,就拿水井坊、贵州茅台、五粮液来说吧,它们的价格都高达四五百元,销量却是最好的。至于买来干吗就不清楚了,估计送礼的。其实,很多烟酒太名贵,大部分人自己购买了舍不得用,多是拿去送人的。”
专家观点:“礼品回收”具有双重性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祥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是正常交往,收到高档礼品的机会是比较少的,更不会多得要拿去出售。往往能将高档礼品出售的都是具有一定特殊地位和权利的人,而这部分人也就是“送礼风”中的主要群体,是广大普通市民所憎恶的行为。尽管“礼品回收”属于违法或违规行为,但这种行为并并不一定就滋长了“送礼风”,因为这类场所即使不存在了,“送礼风”也不见得就减少了。
王祥俊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礼品回收在客观上提供了一个将剩余产品回收利用的空间。但问题是这种行为首先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如果是违法违规行为,就应该取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