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1年,福州台江卫生局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于2003年首家和福建省人民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
经过几年的发展,福州目前约有300家社区卫生站,基本覆盖率达到了福州社区的80%。但在实际的运作当中,实现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一直是困扰社区卫生服务顺利发展和功能完善的一个难题。
症结到底在哪里?称为“绿色通道”的双向转诊为何出现“此路不通”呢?
而此前本报一直在追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到底该是什么样及其生存状态的调查,在读者和政府职能部门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反思。也许今天这篇“双向转诊”的“症结篇”能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成为居民的家庭
钟先生的疑惑
对于家住洋下社区的钟先生来说,昨天是个令人郁闷的日子。因为不久前他参加单位体检的报告出来了,在他的体检报告中被告知,他有可能长有血管瘤。
持着体检报告,钟先生昨日来到了晋安区洋下某社区卫生服务站。
因为听别人谈起,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些大医院在搞“双向转诊”制,即使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不了,也会联系大医院的医生帮忙。
服务站的医生翻阅了体检报告后,告诉钟先生,“血管瘤可能还比较小,问题不是很大。”
“那能不能给我开点药物治疗呢?”
“你还是到省立医院或者总院去咨询吧,我们社区服务站的医疗条件还不能对此作出更为具体的诊断。”
“医院我没有什么熟人,你们不是可以转诊嘛?能帮我联系一下医生吗?”
“你自己去就可以了。”
一旁的另外一个女护士开始“开导”钟先生。
“实际上看病一点都不难,你到医院挂个号,花2元钱,那些医生都会很热情的,没有必要我们帮你联系。”
无奈之下,钟先生只好离开了社区卫生服务站。
其实像钟先生这样的例子在社区服务站中是普遍存在的,福州晋安区乐西卫生服务站的蔡先生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概括转诊的实际情况,“愿望是美好的,实际操作很难,我们与转诊协议单位基本是零接触”。
双向转诊的“前身”
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3年3月11日,福建省人民医院和福州市台江区卫生局举行双向转诊协议签订仪式,会上有6家社区服务中心、2家卫生院、4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与该医院签订了协议书。
按协议,省人民医院要为台江区各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服务站提供优先便捷安全的急诊、住院通道,重症、疑难病转入省人民医院,待恢复期再转回社区治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疑难病例,省人民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提供专家会诊和优质服务等。
当年在双向转诊协议签订仪式会上,就有业内人士对“联姻”寄托了很高的希望。
可是3年过去了,双向转诊进行得并不顺利。
记者从首家签订双向转诊的福建省人民医院获悉的数据表明,从2004年——2005年,社区转诊上来的患者约有1000人,其中还包括相当部分的医学检查患者(非医疗患者)。
而福州市台江区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郭主任告诉记者,协议签订后,医院开通了一个社区转诊的绿色通道,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向医院转诊了一部分病人,但是基本都是有去无回,协议签订后,基本送了有200人左右,但是回来的大约只有2-3个。
双向转诊的症结何在?
双向转诊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条件不成熟抑或是双向转诊本来就是一道“海市蜃楼”般的盛景?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以下三个疑问或许可以解开双向转诊通道不畅的症结所在。
问题1 利益之争?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城镇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双向转诊制度正是能加快大医院的病床周转,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院床的日“含金量”,又可以使社区医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的好做法。
“目前双向转诊运作不畅,首先应该是利益的问题。”福建省属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科主任告诉记者。
在政府还没有对医院补贴到位的情况下,门诊量、住院人数和住院日数成了大小医院追求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大医院怎么会派专家到社区去工作呢?”
还有对“小病”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
经验不足的医生,很难分清哪些是小病,哪些是大病,比如说,脑中风,初发的征兆就是血压升高,如果经验不足的话,可能就让病人回去吃一些降压片。此外,大医院的住院病人从基层转上来的病人很少,大约只占10%左右,这些病人都是在基层实在不能解决才转上来的,往往已经耽误了病情。
问题2 技术担忧?
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双向转诊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与大医院之间一直处于“不平等地位”。
据福州市台江区保兴社区卫生服务的陈主任介绍,大医院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转来的病人都是来者不拒,却根本没有把病人转回去的意愿。社区医生把危重病人送到大医院,病人痊愈出院了,回家了,根本与社区医生没关系了。双向转诊在这里边成了“单向转诊”。
但对于陈的这种说法,大医院表示很受伤。
一位省属医院的人士告诉记者,“让我们把病人转下去,我们也不放心啊,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力量还是十分薄弱,即使我们想转回去,病人也不愿意啊,如果病人愿意的话,我们也很乐意。
这个担心同时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在采访中随机采访了20个居民,如果在社区被查出大病的话,你会让社区帮你们转诊吗?只有两个人表示,要看转什么医院,其余的18名居民都表示,不相信社区的诊断,自己要去找大医院进行确诊。
在采访中,记者从省卫生厅2001年对社区进行调查的数据中发现,社区的人员中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只有9.5%,初级职称和其他人员占了近60%。
问题3 没有医保?
“社区定点医保比较少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福州市鼓楼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福州的医保定点单位比较少,像鼓楼区大约只有20家左右,加上医保报销的比例大医院和社区机构相差不大,因此除了门诊病人在大医院开了药到社区服务站打针之外,在大医院住院和手术的病人,一般也不会主动提出转回社区的要求。专家说法病人要能“向上转”,也要能“向下转”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李会欣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双向转诊的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而且整个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具体执行细节更是空白。
据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双向转诊的困局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不知道该往哪个医院转,大医院也不知道哪个病人是从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过来的。
有专家提出建议,建立让大医院与几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接轨的机制,同意接收转诊患者。但也有专家表示,这仅仅只是解决了双向中的一向。因为有的病人住院,根本不需要住太长的时间,而且后期的康复疗养也完全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但是许多医院因为利益问题而更愿意让病人在医院康复。
有关专家还认为,实现“双向转诊”,既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确向上转诊,更关键的是让大医院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向下转诊,使两者成为相互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关系。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据悉,目前北京市正在探索对一些疾病的总体费用作出限制等,促使大医院将更多适应症患者转到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