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连日来,本报记者就东湖之痛走访省及武汉市决策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东湖风景区管理层。本报广大读者也致电发表看法。大家认为体制和管理是东湖之首痛。一湖碧水三个婆婆
昨日,春光明媚,湖光山色掩映在一片盎然新绿之中———这是东湖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记者驱车东湖边的落雁路,20多家大大小小的餐馆伸入到东湖中。一家“隆祥阁”的酒楼,从岸边伸向湖面近20米,建筑主体全部在东湖湖面中,以木桩撑起,湖面上摆放着十余张桌椅。中午时分,食客如云,生意红火。楼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飘荡着菜叶、塑料餐盒等垃圾,湖面泛起片片油污。
东湖水上餐厅污染水源,败坏景区,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附近有居民笑称:执法往往是做个样子,吊水楼餐馆越盖越多,有的还设立了分店。
在东湖的沿岸,沿途摆渡游客的小划船。2003年,因游船翻船,曾溺死游客一人。2001年,一位北京游客在村民开办的水上飞机娱乐项目中,失事坠湖身亡。
在东湖水面上,有400多条小游船,但属于东湖风景区的只有2艘,一艘由听涛景区的行吟阁游船码头开往沙滩浴场,一艘由行吟阁游船码头开往磨山景区,而且主要是作为游客往来几个景点的交通工具而存在,并非水上观光游轮。
环绕磨山景区的团湖水域是东湖水质最好的水面之一,但磨山管理处称,这里的湖面归洪山区管辖,该处在这一带无法开辟水上游乐项目,水上的木划游船和快艇等项目由附近各村和村民经营,该处也没有管理权,一旦出现欺客宰客的纠纷,不知内情的游客往往将这笔账记在东湖风景区的头上。
东湖风景区管理局称,在33平方公里的水面中,该局拥有管辖权的仅是东湖渔场所在的郭郑湖水域,只占整个东湖水面的一半,剩余的一半湖面,大部分归洪山区,也有小部属青山区。
湖边村民除了经营水上游划等项目外,主要利用湖泊进行水产养殖。密度过高的水上养殖,加上人工投撒鱼饲料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几年东湖风光村一带几乎每年出现几次大面积的鱼儿翻塘事件,死鱼臭气,天。
连绵青山众“爷”把守
在东湖风景区核心景区内的桥梁村,最近几年成了武汉颇有名气的洋楼、别墅聚集区。
记者昨日见到,桥梁村口的水泥路两边,伫立着20多栋三层小洋房“蔚为壮观”,房子里全都住了人。别墅群几乎都是一样的模式———两层,红瓦,斜顶,烟囱、门柱设计十分讲究,每层足有七八个房间。而据去年有关部门的调查,这些房子都没有取得“建设许可”。
东湖风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也属于不同的“土地爷”。
东湖风景区远景规划中分为听涛、磨山、吹笛、白马、落雁、珞洪6个景区。听涛、磨山和落雁景区,现由东湖风景区管理局管理;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一带)现由武汉市园林局管理;规划中的白马景区大部分面积在洪山区行政辖区;珞洪景区(武大、珞珈山一带)不少为周边单位和居民区挤占。
另外,东湖规划范围内涉及工、农、学、商多个领域的单位40多个。东湖风景区管理局称,整个风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山林土地,只有不到一半的面积握在自己手上。
“条条块块”各自为政
与听涛、磨山隔湖相望的东湖落雁景区,是东湖风景区规划建设的六大景区之一。
落雁景区近几年投资数千万元打磨,已出落得如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并于去年春节宣布对游人开放。然而,因陆路交通偏远,水路交通不畅,落雁景区开放一年多来仍然游人寥寥。
有两条陆路可进入落雁景区:一条是绕道走青山白玉山,但太远了,没有公交车,极不方便;另一条路是穿过磨山景区,经磨山东麓的清河桥进入景区,但这势必得先购磨山景区门票进入,借道磨山,再在清河桥购落雁景区门票入园,游客不接受。
落雁景区有关负责人说,如果能开辟一条水上通道,从东湖湖心堤用游船直接将游客送至湖对岸的落雁景区,游客既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又能体验水上看东湖的美妙,但这一带的湖面所有权不属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在此“借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此虽有这个想法但难以付诸实施,每天只能看着这片美景晒太阳。
在很多武汉人的眼中———这么多年来,武汉市城建新景观令人眼花缭乱,而东湖景区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向外地朋友提起这个世界最大的“城中湖”,说起来自己都没劲。
采访中,东湖边某村党支部书记对记者说,同乡的其他村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而身在东湖边的本村却停步不前。村民便私自建餐馆经营,建房子出租,村里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上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总是慢半拍,违章建筑越演越烈。
东湖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苦笑:不是不愿意变。早在1995年东湖的总体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后,东湖管理局也曾雄心勃勃全面建设东湖,但景区内山、林、水、土的权属问题很快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山”,规划只能束之高阁。即使是面对吞食风景区土地、扰乱旅游经营秩序、破坏生态资源等行为,因风景区的土地、规划、治安、交通、户籍、工商、财税、市政等行政管辖权,是由市和有关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东湖管理局要管理也硬不起来。
东湖的建制沿革
1985年,东湖风景区管理机构由隶属武汉市园林局的处级单位升格为局级单位,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6年8月22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八届151次常委会决定,将东湖风景区管理局改为承担行政职能的市政府派出机构、赋予其综合管理职能。在各景区设置分支机构。
1998年,按市委组织部批文,撤消中共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委员会,成立中共武汉市委东湖风景区工作委员会。
东湖权属管理的有关规定
1,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为:东起王青公路,南至南望山和喻家山一线,西临东湖路,北抵北洋桥一带,面积为73.24平方公里,并按此范围标界立碑。
2,东湖风景名胜区内现有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不变,管理职责不变。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14.95平方公里。
3,东湖风景区管理局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东湖风景名胜区内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利用等统一管理。
4,市规划、土地、环境保护、公安以及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有关部门在东湖风景名胜区内设立的派出机构,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接受东湖管理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业务上以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为主。(摘自1998年颁布的《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