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申:真正奢侈的是内涵
中国欠缺成熟和专业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体系,这也是所有当代艺术体制内的人士面临的问题。沪申画廊成立两年以来,实际上在相当的程度上起到了美术馆和博物馆的作用
□ 本报记者 孙菁
窗外是缓慢行驶在黄浦江上的游船,室内是由建筑大师Michael
Graves担纲设计的拥有1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以及贵宾室、影像室、艺术礼品店和专业画库。这里就是位于上海外滩3号三层的沪申画廊,自2004年元旦成立以来,它就以奢侈的内涵,快速发展成集艺术展厅和高端社交圈为一体的亚洲画廊翘首。 “我们要把沪申画廊做成一家拥有博物馆质量的现代画廊。”沪申画廊的总监翁菱,这样形容沪申画廊的精英梦想。
沪申画廊代表着上海外滩3号的生活方式,它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画廊,而是集合奢侈品、高端社交生活的一个时尚标本。
奢侈的重新界定
2001年底,翁菱应美籍华人律师李景汉的邀请,出任沪申画廊的总监,在北京生活工作了二十多个年头的她,从此便扎在了上海,和李景汉一同经营这个可以用“奢侈”二字形容的当代画廊。其实,“真正奢侈的是内涵。”翁菱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在艺术总监翁菱的运筹帷幄下,沪申画廊名流云集,艺术鉴赏会、讲座、开放工作室、派对、酒会、音乐会等活动频繁举行。翁菱对记者说,“你看在北京在上海,已经有99%的场所是比较大众化的,但我做的是1%的高端,很认真地去做,我想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真实而热烈地融入艺术现场。让他们来体验这里,体验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有勇气陪伴艺术家创作
身为沪申画廊的总监,翁菱经过十多年在艺术市场的摸爬滚打,如今已被很多艺术家视为伯乐,也成为收藏家眼中的法师。
在接近艺术的过程中,翁菱说“沪申”不断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画廊从开业至今,已经连续不断做了 19
个展览。除了开幕展是一个集中展示当代艺术的综合展览外,其他都是主题性的、对当代艺术的个案分析,一类展览是从创作阶段就与艺术家合作并且现场制作,推出最前沿的实验性。
总的来说,一方面对艺术创作进行十分理想化的投入,深入到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并且很强劲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收藏家进行发掘、巩固和扩大,使其向制度化的成熟市场发展。”
沪申画廊这种理想主义的追求,在现实中是需要勇气的。翁菱说:“我们必须有勇气去陪着艺术家去做新的创作,陪伴令人感动的作品的诞生。”所以很大程度上沪申画廊并不是从是否好卖这样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主动地选择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家,让他们做新作品,这也是衡量画廊品质的一个有效的标准。如果一个画廊有勇气和艺术家合作做好的东西,同时又坚持自己的标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是非常难得的。
从一个画廊的角度,专业上有目标,能够取舍,是商业和学术各方面成功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围绕这个画廊的欣赏群体才会在更深的层面上认同你。“如果说我们成功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标准,有取舍,心里很清楚。比如我们随时面临着各种可以赚到钱的机会,我们确实把住了关。”
翁菱说。
美术馆是画廊的惟一出路
当前,中国画廊似乎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很多人看好这个领域,决定投资;另一方面,却发现现存的画廊生存状况都非常不乐观。面对这种尴尬,翁菱说:“我要把沪申画廊做成一家拥有博物馆质量的现代画廊。当代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呈现艺术家对当代都市发展的思考,把艺术引入生活和变迁,希望能对参观者产生积极的作用。”
把沪申打造成一个美术馆级别的画廊是翁菱的梦想,她认为这也正是中国整个画廊业的出路所在,“因为中国的收藏理念和外国有所不同,外国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否喜欢,然后才是价格与作品价值是否相符。而中国人则更重视投资,以及所能带来的经济回报。所以我们几乎只与国内外已经获得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合作,一定要打国际知名的牌子,这样才能吸引国内的收藏家不惜花大价钱购买收藏。”
正是这样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成熟分析,沪申才能在整个艺术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中走出来,并承担起了商业赢利和艺术推广的双重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