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近日,随着“罗布泊发现干尸,疑似彭加木遗骸”等讯息的传播,走失26年后,彭加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天为什么还要寻找彭加木?在科学界重建“彭加木精神”,不仅不是一种过时的噱头,反而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公众的深切期盼。 然而,此次科考却出现了与科学精神并不相符的声音。
科考内部分歧
中科院两个研究所合作
2005年,一具躺在罗布泊地区库姆塔格沙漠中的干尸意外出现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考察队员的视线中,这具干尸所在的区域却触动了队员们敏感的神经:干尸躺在据彭加木走失地五六十公里范围内,且这一区域是历次搜寻都没有涉及的地方。
“正是这一线希望,让一直牵挂彭加木的人难以袖手旁观。”当年与彭加木一起组队进入罗布泊科考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说,去年冬天,他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里得知发现干尸,尽管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董治宝的描述中难以认定是失踪战友彭加木的遗骸,但他不想放弃任何“可能”。
民间搜寻队伍加入其中
另一支包括有7家新闻媒体人员在内的由43人组成的“寻找彭加木科考环保探险队”13日也离开敦煌,计划对彭加木失踪的库木库都克地区的盐壳地带,利用金属探测器搜寻彭加木遗物。“这里也有发现彭加木遗体的可能性。”队长唐守业说。
“寻找彭加木科学环保探险队”是民间搜寻队伍,唐守业、吴仕广等是这些民间热心搜寻者的主要组织者。从2001年起,唐守业等人每年都到库木库都克附近搜寻,并且开始使用地下金属探测器等先进工具,他的做法得到中科院新疆分院的理解和支持。
董治宝突然撤退抢先运走干尸
董治宝与夏训诚相约到了敦煌,计划一起对库姆塔格沙漠中典型羽毛状沙丘进行测量采样后,对干尸以及发现干尸的区域进行考察。但到4月13日,“他(董治宝)突然不辞而别,手机短信说他有急事已回兰州,此后联系他手机都在关机状态,”夏训诚说,“我只好按原计划与其他队员开始科学考察活动”。14日,他率队离开敦煌,前往罗布泊地区。
罗布泊内两支队伍开始为是否同时去寻找干尸发生争执。由于董治宝的离去,没有人知道准确的坐标,但罗布泊外“干尸疑似彭加木遗体”等新闻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探险队中的记者如坐针毡。就在这时,一个新的消息出现了:董治宝1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具干尸已于14日凌晨从库姆塔格沙漠中取出,移交至敦煌博物馆保存!”他同时透露,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与敦煌博物馆达成的备忘录中说:对干尸的身份需要进一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确认,在此之前,双方不得作不真实的报道。
夏训诚遗憾地告诉记者,他此次前来敦煌的目的,除了要对罗布泊内羽毛状沙漠进行研究外,还要对沙漠中的干尸进行考察,结果被敦煌方面抢先将干尸运走,影响到了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调查。
罗布泊内搜寻仍在继续
罗布泊内,两支“队伍”继续工作,以期寻找到彭加木遗留物,为干尸身份提供佐证。“我认为,此次外界一直宣传的干尸事件,应该是一次炒作,该干尸肯定不是彭加木,我们中国探险队此次寻找彭加木的主题是不会变的。”15日傍晚,在经过现场研究后,此次探险队的总指挥吴仕广这样通知大家,据吴仕广分析,由于干尸第一发现地周边有部分游牧民及淘金者存在,该干尸很可能是这些人的尸体。
唐守业说:“我们目前使用的探测器可以‘探’到地下1.5米,下一次我可能用上能探测10米深度的探测器。也许某天我将在彭加木留下最后活动痕迹的地方住下来,以此为中心,用探测器对周边区域分片扫描,一个地方也不遗漏,搜索彭加木的遗物。”
15日晚10时左右,彭加木生前单位的领导、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党组书记、本次探险队总顾问傅春利告诉记者,他已经到敦煌见到了这具干尸,据他分析,此干尸根本不是彭加木。
昨日傅春利回到探险队,与探险队一起西行。
罗布泊外干尸取样即将开始
而在外面,董治宝又在16日告诉记者,有关专家16日上午已经抵达甘肃省敦煌市,对被怀疑为彭加木遗体的干尸的取样分析即将开始。
董治宝表示,这次干尸的取样分析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及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进行,敦煌市博物馆负责干尸的保存工作。16日抵达敦煌的有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邓玉军、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刘武等3人,他们将会同先期到达的董治宝等人进行干尸的取样分析工作。
据介绍,抵达的专家将对干尸取标本以备进行DNA分析,并将初步确定干尸的一些体貌特征,以便尽早确定干尸身份。(新华社、大连晚报)
疑点重重
干尸不是彭加木的几大理由
“我还是那句话,这具干尸绝对不可能是彭加木。”在查看了现场的地形后,曾67次穿越罗布泊、人称罗布泊第一导的吴仕广说。
1、干尸距彭加木失踪地60公里
据吴仕广分析,干尸的第一发现地,距彭加木失踪的地方有着60多公里的路程,按照这个路程,即使是带足了粮食和水,也不可能行走这么远的距离,何况此地距彭加木失踪地还隔着10多个沙漠山梁,每一个山梁间都有着数公里的沙山,极难翻越。
2、彭加木头发不可能不到一寸
彭加木生前虽为短发,但怎样也不可能是不到一寸长。
3、干尸发现地的方向不对
干尸的发现地与彭加木所留纸条的方向也不对,纸条上彭说是向东找水井,而此地为东南方向,况且,作为一个科学家,怎么也不可能到沙漠中去寻找水源的。
4、风化后缩短也不可能变成这么小
彭加木失踪时任科考队副队长的夏训诚说,“2005年年末,兰州沙漠研究所的有关专家确实到过干尸的第二地点(抛弃地)进行科考,并现场采取了一些样本回去进行鉴定,但一直没有结果。彭加木生前身高为172厘米,而这具干尸仅为160厘米,就算是风化后缩短,恐怕也不可能变成这么小。
5、第一发现地未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夏训诚还表示,干尸第一现场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彭失踪前随身是携带着照相机等物品的。(大连晚报)
彭加木失踪之谜
彭加木失踪后,26年中,人们从未忘却罗布泊中留有彭加木的痕迹。
1980年4月,彭加木率“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完成对罗布泊南部洼地的考察后,于6月16日抵达库木库都克。由于所剩的水只够维持3天的生活,便于当晚急电某基地请求支援。
1980年6月17日上午,彭加木独自离开营地,并留下字条:“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
彭加木失踪后,解放军和中科院曾组织三次大型搜索行动,动用10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但除了发现脚印外,始终未能找到有关彭加木的任何其他线索。
细说神秘干尸
干尸曾被移动约30公里
15日一早,记者随科考队向库姆塔格沙漠进发,一同前往目的地的有夏训诚,另一个人则是神秘干尸的第一发现者,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村的村民刘学仁。在库姆塔格沙漠的梭梭沟南侧的一片沙丘处,夏训诚说:“这里才是第一发现地,而抛弃干尸的地方,则不能有任何的参考价值。”科考队又用探测仪器对周围进行检测,并没发现任何金属物品。
据刘学仁介绍,2005年4月份,时任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村村支书的他,准备库姆塔格沙漠中寻找旅游可开发项目,突然发现了这具干尸,并把他抬到了车上。在前行了约30公里后,由于汽车被陷,为了减轻重量,他们不得不作出了放弃运出干尸的决定。随后,他们将此事反映给了兰州有关部门。而前几日,敦煌方面搬运干尸的地点,就是当初所抛弃干尸的地方。(大连晚报)
彭加木曾为我们做过什么?
彭加木,生于广东,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失踪前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酶、蛋白质、动植物病毒的研究,在国内最早建立了电子显微镜及界面电泳用于生化研究的技术,1956年,研究所准备派他出国学习核磁共振技术,他却响应党中央号召,请求组织批准他到边疆进行科学研究。他曾十五次进疆考察,还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发展我国的杆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作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曾三次前往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他对罗布泊情有独钟的科学实践,体现出那个年代的科学家热爱祖国、不畏艰辛、身体力行、不求回报的宝贵精神品质。彭加木是一个谜,也是一种怀念,更是一个符号和精神地标。对他的寻找,完全可以看作是对一种精神的召唤,这也是此次西行探险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北京青年报)
热点评论
寻找彭加木 究竟要找到什么
有媒体称:彭加木是中国最著名的失踪者。那么,媒体应该对可能在某一天播发出“中国找到彭加木遗骸遗物”而感到满足吗?
此次探险组织者唐守业说:“2001年,在库木库都克,站在1981年立的纪念碑前,我落泪了。碑上的刻字已经因为风沙的侵蚀而斑驳,我们那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这里不知踪影,而彭加木是谁,彭加木做了什么,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少年脑海了无影踪。”
有人曾问“彭加木是种什么木头”?唐守业对此十分感慨。
夏训诚所著《与彭加木同行》一书中有这样的话:“他是科学新荒地的开拓者”。
“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去寻找精神,彭加木这样的中国科技工作者那种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的奋斗、牺牲、奉献、拼搏的精神。”唐守业说。唐守业组织的这支民间搜寻队伍,人员大多来自新闻媒体,“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搜寻彭加木是为了唤回民众曾经有过的面对祖国的豪情和真诚”,唐守业说。
一位网友说:“也许,随着尘埃落定,彭加木将完全从民众的视野脑海中消失……”
所幸,我们还拥有执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宁愿寻找彭加木的步子永不停歇,那是对足以感动生命、足以传承后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