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盛近日有媒体报道:家乐福过期肉来源不明。有关部门在追根溯源的调查中发现,家乐福销售的过期猪颈肉并不是来自于先前所说的上海双汇大昌泰森有限公司冷库。产品标签上说这批肉是从美国进口的,而供货方也提供不出相关的进口报关单。
这则报道使本已逐渐平息的“家乐福过期肉”事件再度升温,公众关注的角度也从企业的产品质量责任转向了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人们不禁会问:这批来源不明的进口肉如果没有过期是否就会上了市民的餐桌?
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依靠的手段还是监督抽检和日常检查。监督抽检虽然可以使食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一目了然,但缺点在于成本高、周期长、程序复杂。在市民巨大的消费量中,监督抽检所能覆盖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食品安全监管任务需要依靠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就是由检查人员查验食品经营企业的证照食品是否齐全、有无进货凭证以及商品的标识是否合法合规等。值得关注的是,在日常检查中只有在发现问题时,监管部门才会作进一步调查。
以“家乐福过期肉”事件为例,正是因为发现了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是两年前的,监管部门才深入调查,继而发现了来源不明、无进口报关单等严重问题。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把这些“过期肉”换个包装,是否就能轻易蒙混过关了呢?从“家乐福过期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追根溯源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笔者以为建立追根溯源的调查机制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应以食品供应链为监管重点,对被查商品从零售环节入手,追溯到批发环节、生产环节,检查的重点应在于食品的制造商、有效期、成分等标识与各环节进出货凭证、厂家的生产记录是否一致,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展示、改装、分装、销售等环节是否符合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