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他们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强调“先做人,再成才”的择差教育理念。据报道,这些学校现在还办得颇为热闹,我们不禁生出一连串的疑问。
首先从学校的课程设置上看,这些择差教育学校从最基本的叠被、洗衣服教起,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尊重父母,挫折教育以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亲和力训练,学校大部分时间是进行军体训练,其中穿插有强行军、劳动实践以及学习技巧训练等内容,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间竟然少于军体训练时间,甚至花费10多天从九江徒步走到南昌,这未免有点本末倒置。这俨然是幼儿园和劳教所的结合体,学生接受变相“劳教”,直到改邪归正,方可步入社会。但是,知识的严重脱节也会使他们今后在进入普通学校后遭受留级,他们无法享受和同龄人同等的待遇,他们在“差生”学校失去的青春谁来补偿呢?
再从学校的性质看,择差教育学校以中小学中的“差生”为招收对象,这无疑给进入这些学校的学生打下了“差生”的烙印,这将对那群孩子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创伤啊!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抵触情绪,对他们的身心非常不利。今后重新回到普通学校,他们很可能将在别人的偏见和歧视下重新走上歧途,那么择差教育学校的意义又在哪呢?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习氛围和身边同学的言谈举止对个人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择差教育学校招收的都是人们眼中的“问题”学生,极有可能造成他们之间相互模仿,拉帮结派,不以学习为荣,反以打架抽烟为荣。这种适得其反的局面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同时,高昂的学费让我们不得不对办这样学校的动机产生怀疑,究竟是经济效益大还是社会效益大?
但愿我的质疑是一派胡言,我宁可相信“择差”学校真能挽救一时失足的孩子。
(景玥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