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北方新报》记者 汤军 本报记者 刘渊源 通讯员 王志钰
一个女孩的生命离开了边疆草原,光明却长留特区深圳
张玉梅,一个美丽的内蒙古女孩。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那双哀伤而美丽的眼睛,却把光明留在了深圳两个小伙子的眼中。她是内蒙古第一个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在深圳,眼角膜捐献其实已非新闻,丛飞“最后的奉献”,更进一步拉近了这个不小的群体与普通市民之间的距离。但是,从边远地区到深圳,“光明”延续的这另一种方向却是头一回。
故事发生在去年春节前夕。一年多之后,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在深圳还好吗?受玉梅父亲之托,本报近日特地联合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寻访深圳的这两个受益者。4月25日晚,经多方努力,记者终于在深圳布吉找到了其中一个受益者陈武靖。“她和我一起在看这个世界。”陈武靖对记者动情地说。图:眼角膜捐献者张玉梅,曾经美丽的眼睛。
美丽生命进入倒计时
去年赤峰的冬天,天气显得要比往年都要干冷。
2005年1月14日深夜22时30分,一阵手机铃声把记者从梦中唤醒,手机那头,玉梅父亲张文龙的声音几乎是喊出来的:“快来吧!玉梅快不行了,现在流血不止!”张文龙知道,女儿的生命是无法挽回了,但作为父亲,一定要帮女儿了却她的心愿。
玉梅和直肠癌搏斗已有三年多了,此时病情已严重恶化,病变部位在不停地流血。她不时陷入昏迷之中。在内蒙古,虽然此前还没有志愿捐献眼角膜的先例,但身患癌症的张玉梅从电视上知道这一善举后,一直有个心愿:她也要让自己的眼角膜为别人带来光明。她的故事引来媒体关注,2004年年底,《北方新报》对她的一篇报道,辗转流传到深圳眼库姚晓明博士手里,姚晓明曾成功帮助全国100多位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了却了心愿。姚晓明,要为远在内蒙古的张玉梅实现愿望。接
到电话,记者深知情况紧急。因为从医学上讲,要保证眼角膜移植成功,必须赶在捐献者去世后的6小时内,对眼角膜实施提取处理。而就在一个星期前,玉梅才与深圳市红十字会签订无偿捐献眼角膜的协议,一周来,记者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代表深圳市红十字联系赤峰市当地医院,希望能有一家医院愿意接受授权,在玉梅去世后对其眼角膜进行提取。可一周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
玉梅在与死神进行最后的搏斗,她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一波三折心愿难实现
情急之下,记者想到了赤峰市第二医院,该院院长展国兴是眼科专家,白天,记者还就玉梅的事和他进行过交流,他当时曾表示过,只要法律手续健全,可以考虑接受委托。
对!去二院!再去试试!
23时,赤峰市第二医院急诊部东门,《赤峰日报》摄影中心主任李雨樵、赤峰《红山晚报》社会新闻部主任张学通闻讯赶来,共商对策。张学通与展国兴院长比较熟,他将电话打到展院长家中。展院长对玉梅很是同情,但他说:要深圳市红十字会委托赤峰市红十字会,再由赤峰市红十字会授权他们并签订相关法律文件,他们才可以做。
时间已到次日凌晨。“法律没有规定,我们不能代深圳红十字会给二院委托,也不会自己给二院委托,不行!不行!”赤峰市红十字会三位正副会长也表示爱莫能助。三位记者疲惫地坐在医院门外的台阶上,完全没了方向。图:眼角膜受益者陈武靖,幸福地抱着女儿。
既然不能为玉梅了却心愿,那就到她家,送送这位美丽而苦难的女孩吧!凌晨1时10分,三人钻进一辆出租车,就在这时,展国兴院长打来电话建议,请张玉梅先住进医院且不收费用,其他问题再商量。
凌晨2时,赤峰市第二医院。玉梅直直地盯着记者,几次想抬起头来,都没成功。最终她没能说出一句话,只能用她那明亮的眼睛,望着守候在身边的老父亲,望着一路陪她来医院的亲戚和街坊。止血针用上了,但效果不理想,玉梅还在流血。平时每隔1小时注射一次的止痛针,已难以起作用了,因为疼痛,她消瘦的脸在不停地抽搐、扭曲。
合上双眼办法还在找
早晨7时,玉梅病房内外挤满了闻讯赶来的街坊和亲戚。
病房外,玉梅的父亲靠在走廊的墙上一夜没合眼,他拉着记者焦急地问:怎么样了?还没结果吗?当记者告诉他,8点钟要去院长那里商量这件事的时候,老人的眼圈里满含着泪花,低下头什么也不说了。
记者问他,你愿意女儿捐献眼角膜吗?他还是低着头,小声说:她愿意捐,就让她捐吧!
8时,院长办公室,院长、医院的法律顾问丁海风、相关媒体的记者、《红山晚报》的法律顾问坐在了一起,一同商议如何从现行的法律条款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9时10分,深圳眼库姚晓明博士一个电话打到赤峰市红十字会一位领导那里。深圳市红十字会曾于1月14日,向赤峰市红十字会传真过一封协助委托函。姚博士在电话中,急切地向对方详细讲明了深圳市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地方法规,还有各地成功的经验,以及赤峰市红十字会在此期间的责任、权利和作用。但,依然无果。
11时,深圳红十字会向赤峰市第二医院发来委托函,委托二院代表该会在玉梅去世后提取她的眼角膜,还委托记者全程护送玉梅的眼角膜前往深圳眼库。
11时30分,媒体和院方还在紧张地寻找着办法……
此时,玉梅安静了许多,病房里,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
11时53分,这位美丽可爱的赤峰女孩永远地闭上了她那双晶莹透亮的大眼睛!
人们在低声哭泣,人们的耳边仿佛回荡着玉梅曾说过的一句话:“捐献不了眼角膜,我就不会死!”
玉梅走了,三年多的病魔煎熬,让她身心疲惫。就像一周前她签订志愿书时讲的那样:“我感觉特别累,有时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签完志愿书,我可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问题解决与时间赛跑
玉梅生命的倒计时已经结束,为她了却心愿的倒计时同时启动,只有6小时!
13时,各方终于找到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办法。
15时30分,赤峰市公证处两名公证员赶来,对内蒙古首例眼角膜志愿捐献,进行免费公证。
16时20分,法律文书签完。
16时30分,张玉梅的双眼眼球被成功提取。
20时20分,记者与张学通登上赤峰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从内蒙到深圳的光明传递之旅。
2005年1月16日6时许,火车到达北京。
9时10分,记者登上南航班机飞来深圳。12时,飞机降落在深圳机场。
14时,角膜在被成功提取。
2005年1月18日上午,深圳眼科医院病房,当陈武靖眼睛上的纱布被取下时,这位和张玉梅同岁的小伙子,激动得叫了起来:“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身边的爱妻一下子扑上去,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十年了,他的左眼一直没能看见东西,并且每天都伴随着难熬的神经疼痛,这一天,他恢复视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两天后,玉梅的眼角膜又为另一名在深圳的梅州小伙子徐进福带来了光明。
她同我一起凝视世界
今年4月25日晚,记者经多方努力,终于在深圳布吉找到了受益者之一的陈武靖。
1994年农历正月,当时正值十五六岁的陈武靖在观看火龙表演时,左眼不幸被灼伤。此后,陈武靖先后出现白内障和青光眼。
2002年,陈武靖离家来到深圳做生意,第二年又结婚生了女儿。可是,他当年被灼伤的左眼眼角膜发生病变,接近失明。更让他苦恼的是,左眼整日流泪不止,一眨眼就痛得难受。医生建议:必须进行眼角膜移植。
2005年1月16日,陈武靖终于等来电话:捐献者的眼角膜已抵深圳,可以马上进行角膜移植……
就在几天前的2006年4月25日,记者受张玉梅父亲之托来深圳找到了陈武靖。当记者拿出张玉梅的照片,并把玉梅的动人故事告诉陈武靖时,陈武靖十分感动,并表示在适当的时候要去内蒙看望玉梅的父亲。陈武靖说:“谢谢这位美丽的姑娘,她和我一起在看这个世界,我也愿意捐出我的眼角膜,把光明永远留在这个世界。”
(金陵/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