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打造伊斯兰防务“同盟”
本报专稿 沐阳
据最新一期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目前巴基斯坦这个最强大的伊斯兰国家正致力于在防务合作领域,通过向马来西亚和沙特等国出口巴自行生产的防空武器、飞机、战车等,全力推动伊斯兰防务“一体化”,而这种模式,与美国利用军事接触和武器出口,构建盟国体系是何其相似。
国际防务人士指出,在以上过程中,中国与巴基斯坦、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俄罗斯把一些相对先进的军事技术推销给中国,而中国加以生产后,再重新出口,例如目前中国推向国际市场的Krasnopol激光制导炮弹就具备这样的特点。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也获得了中国转移的军事技术,自己加以生产之后再重新出口其他国家。因此,可以认为,在间接获得源自中国的军事技术后,防务关系上的靠近将使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
“中国造”色彩浓厚
汉和的报道指出,军火贸易是一种战略工具,军贸动机选择必然根源于国家战略。就美俄等军贸大国而言,重大军品交易背后无不存在鲜明的战略意图,而就巴国而言,目前的对外军贸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即通过军工生产和军火出口带动本国工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进一步增强同文同种伊斯兰兄弟的联系,是维护其战略地位的首要出发点,而这一点,在印美去年签署了防务协议,近期更签署了民用核协议的战略态势下,显得更为重要。
汉和称,从目前来看,带有中国色彩的巴国武器出口越来越明显,例如,马来西亚陆军刚刚接收完毕的ANZA—MK2肩扛地对空导弹,就是来源于QW(前卫)—1,而中国早已推出了QW—2甚至QW—3、4型技术。ANZA—MK2在巴基斯坦陆军有着不俗的实战经验。在1999年的克什米尔冲突中,ANZA—MK2曾分别击落了印度空军的一架MiG—27和MiG—21战斗机。
汉和获悉,巴基斯坦正在更大的范围内推销根据中国许可生产的武器。甚至包括FC—1战斗机,也以建议书方式向马来西亚提出了出口交涉。巴基斯坦还向沙特阿拉伯提出了提供K—8教练机、AL—KHALID(阿尔卡哈利德)坦克、ANZA地对空导弹的建议书。与此同时,巴基斯坦还同马来西亚签署了提供HJ(红箭)—8C反坦克导弹的协议,目前正在讨论进口新一批HJ—8C的可能性。因此,中国陆军武器正在变相通过巴基斯坦成系统地进入马来西亚。而正在同沙特阿拉伯讨论出售的武器也主要是中国制造的系统。例如ANZA—MK1来自中国的HY(红缨)—5A,AL—KHALID坦克由北方工业公司的90—II型发展而来。
尽管有些武器例如HJ(红箭)—8A/C反坦克导弹已经基本上在巴基斯坦实现了国产化,但是K—8、AL—KHALID主战坦克的生产依然需要来自中国的极大技术支援。
关于AL—KHALID,汉和引自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消息来源称,目前巴主要还是以组装为主,这意味着主要的套件依然由中国生产。
“中国”坦克冲刺中东?
2003年夏,AL—KHALID主战坦克在巴基斯坦塔克希拉兵工厂驶下生产线,根据巴方宣布的计划,到2007年将总共生产500辆,它将成为巴陆军21世纪的主战装备。据披露,该坦克配备一门125毫米48倍口径滑膛炮,其炮弹有穿甲、破甲和榴弹等3种,其中穿甲弹同美军的最新弹种性能相近,可击穿印度“阿琼”和T—90等第3代坦克的正面装甲,能够与目前世界上任何先进坦克相媲美,而在重量、火力、机动性、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方面也都比较突出。
西方防务人士普遍认为,AL—KHALID坦克是中国90—II型主战坦克的简化发展型。
这种坦克一经问世,就有不少国家向巴基斯坦表示了购买的意向。这是因为,AL—KHALID坦克作战性能与当今世界许多著名坦克相当,而价格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3月13日报道,沙特阿拉伯装甲部队计划于今年4月对AL—KHALID主战坦克进行测试。巴基斯坦国防部表示,如果本次测试成功,那么沙特阿拉伯将可能采购150辆,总价值将达6亿美元,这将是巴基斯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单项出口合同。
间接促进中国战略推进
汉和指出,巴基斯坦向其他伊斯兰国家推销中国武器会间接或直接地促使这些国家同中国的军事合作得到强化。这将进而使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产油国家今后在石油问题上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力度,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在这一地区确保其经济、政治、安全利益。沙特阿拉伯目前已经装备中国生产的DF—3中程弹道导弹,这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远程武器系统。
国际军售的特点表明,只要向某一地区的一个国家出口类似军事装备,极有可能带动整个地区向这一国家定购其他军事装备。汉和认为,毫无疑问,巴基斯坦向伊斯兰国家推销军事装备的步伐今后会进一步加快,从而形成事实上的中巴联合推销态势。这在中国正在寻找石油的关键时刻,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柯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