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抵达中国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以下简称OIV)高级官员代表团开启了为期5天的酒庄文化之旅,在此期间与张裕签署了备忘录,承诺将向其北京国际酒庄提供包括酿酒、种植、栽培及旅游、培训在内的全方位技术官方支持,使之成为该组织在全球的酒庄示范基地。
打造亚洲顶级酒庄
5月12日上午,OIV主席雷纳先生、总经理卢西先生携同一批国际著名葡萄酒专家对张裕北京酒庄及其种植基地进行了详尽的现场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贮藏以及该酒庄开展葡萄酒主题旅游的环境和条件等方面。
OIV主席雷纳表示,他品尝过张裕公司酿造的酒庄酒,其品质相当出色。而对于这座正在建设中的酒庄(张裕北京酒庄),可以用气势恢宏来形容,雷纳对它未来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OIV此次特意从其全球的葡萄酒技术专家网络中遴选出3位资深专家(酿酒师、种植师、旅游专家)作为张裕北京酒庄核心技术团队的推荐人选。“作为与中国葡萄酒业开展高端合作的重要部分,OIV将在葡萄酒饮用和葡萄酒市场等方面,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专家网络对张裕提供包括种植、酿酒以及培训、旅游等各方面专家的支持,来传播葡萄酒文化。”在谈到与张裕的具体合作事宜时,雷纳指出。
“目前,张裕北京国际酒庄在资本、技术、人才各方面的国际化部署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张裕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是要在2008年之前成为全球十强的葡萄酒企业,而北京酒庄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步骤。”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称,“在OIV全力支持下,张裕北京国际酒庄有信心在未来2-3年内成为亚洲最顶级的葡萄酒酒庄之一,成为全球酒庄的新领袖。”
“四位一体”的酒庄新模式
据介绍,张裕北京国际酒庄占地面积近700亩,由主体建筑、两个大酒窖和一个葡萄园构成。此外,其周边种植基地面积达1000亩,主要种植有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长相思等名贵酿酒葡萄,植株平均树龄为4-5年。
与法国、意大利等“旧世界”传统酒庄大多只具备单一酿酒功能不同的是,张裕北京国际酒庄在以酿酒为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围绕葡萄酒的主题,以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为蓝本,配备了会议中心、主题休闲区、专业地下酒窖和培训鉴赏中心、葡萄酒主题餐厅以及健康体验中心等特色功能区。
葡萄酒评论专家陈庄认为,这正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思维区别所在。葡萄酒旧世界国家当初建酒庄的目的只是出好酒,旅游功能是以后增加的;而美国、澳大利亚等葡萄酒“新世界”国家,建酒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是考虑到旅游、休闲、教育等综合功能,选址时对酒庄的参观路线、展示内容、休闲娱乐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设计。
OIV总经理卢西先生认为这两种模式并无明显优劣之分,关键问题还是在市场,在于消费者的喜好是什么,这有个市场定位问题。中国目前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只有0.3升,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关键在于怎样去挖掘这个潜在的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我们的葡萄酒。
卢西表示非常赞同张裕这种模式。“在西方,很多消费者到酒庄只是单纯购买产品,酒庄只做产品不做旅游;也有一些酒庄专做旅游,弱化了酿酒的功能。而张裕将这两者结合了起来,在现阶段来讲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能让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了解我们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发展历史,购买我们的产品。最重要的是,如果旅游和生产同时做,就一定要将葡萄酒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
周洪江表示:“张裕北京国际酒庄面向的是高层次政务商务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名流,其目标就是为来自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精英们提供高端葡萄酒文化的体验。该酒庄最具创新意义的地方在于,它是以酿酒为主体,同时结合旅游、培训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酒庄,这种‘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明显不同于‘旧世界’的酒庄,本质上讲,这两种模式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前者是产品文化,强调产品本身所传达的底蕴;而后者是消费文化,强调的是消费者所感知到的文化体验。”他认为,北京酒庄“四位一体”的新模式正是基于葡萄酒文化内涵的延伸。
酒庄的标准之争
OIV对张裕的强力支持似乎反映了全球酒庄业的变化趋势,但这种区别恐怕不仅仅是在模式方面,即使在酒庄自身的标准上,新旧世界也存在不同的思维。
据雷纳介绍,葡萄酒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法国的波尔多,在法文中“酒庄”原意指“城堡”,这一概念后来逐渐传向世界各地。在很早的时候,法国酒庄是在一个建筑物周边有一些土地,然后在这些土地上种植葡萄,从而有了酒庄这么一个概念或者说定义。传统的观点认为,葡萄酒庄是葡萄种植、酿造、灌装和销售的场所,要想拥有葡萄酒庄,必须要有酒庄自辖的葡萄园,要有一流的酿酒师和丰富的酿酒技术,以保证葡萄酒的高质量。
葡萄酒专家林裕森认为,这种“旧世界”的酒庄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顶级城堡酒庄的主人多是昔日的贵族显要,有的酒庄等级还可以“世袭传承”,即使酒庄已经易主,酒庄的地位仍然保持不变。
这种基于AOC的保护政策虽然为维护各自土地风味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评定标准并不是以酿制最好的葡萄酒作为根本出发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事实上,随着美国、新西兰等葡萄酒业“新世界”酒庄的崛起,传统的酒庄酒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革。分封制的消亡以及交通条件和运输手段的进步,已把酒庄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到酒庄围墙之外。
雷纳对此表示认同,他强调说,酒庄只是一个术语,它的内涵是在不断发展和延伸的。从法国酒庄的发展历史来看,现在“酒庄”的内涵已不同于当初。酒庄的涵义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法国有法国的酒庄概念,美国有美国的酒庄概念,澳大利亚也有澳大利亚的酒庄概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诠释。
这种变化正在冲击着中国酒庄的思维。是墨守陈规,还是锐意求新?这是一个关系中国酒庄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就在不久前,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组织下,中国酒庄业组成了一个广泛的联盟,对中国酒庄的出路进行了激烈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统一及规范的标准。
这一标准传承了“旧世界”酒庄标准的精髓,比如“葡萄种植、酿酒到灌装的全过程都是在酒庄完成”,“有归属于酒庄并且能够百分之百完全控制的葡萄园”,“酒庄酒的产量应与酒庄种植葡萄面积及单产相对应;酒庄酒年生产能力100-1000千升”,但制定标准的根本出发点发生了变化,在内涵上有了新的发展,不再拘泥于对产地的严格限制,而着重突出“对葡萄酒质量的完美追求”。
葡萄酒评论家陈庄也认为,酒庄酒实质上是一种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酿造的极品葡萄酒,它是葡萄酒传统工艺和优良品质的象征。它是一种高品质酒,和一般葡萄酒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精细化生产,因此对酒庄酒资格的认定应该回归到品质优先的道路上。
OIV随行专家法国酿酒师巴塞隆·简米歇尔对此深表认同,他表示,葡萄酒必须在酒庄的控制范围内,葡萄在采摘完成后能否及时运到发酵车间进行酿制,是决定酒庄酒品质的关键要素。他把对发酵车间与种植园间的距离限制解释为“3小时种植圈”:“无论怎样设置葡萄园的位置,酿酒师最关心的是葡萄能否在采摘后3个小时内进入酿造工序”。
雷纳主席更进一步指出:“即使在现在的法国,也没有对于纯粹意义上的‘种植、酿造、灌装三位一体’的硬性要求。只要生产厂家有能力解决运输、贮藏等环节上的问题,就完全能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建设现代意义上的酒庄。”他同时还强调指出:“最重要的目的是生产出好的酒庄酒,让消费者完全满意。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点。”
“超越前人,而不是跟随前人,这才能抓住全球葡萄酒业的新一轮机会。”周洪江是这样思考中国酒庄出路的,“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新世界’就是因为敢于突破‘旧世界’传统的规则,才能迎头赶上。而中国企业在酒庄建设上必须建立并形成自己的标准,既传承‘旧世界’的精髓,又发展出自己的个性,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
迎来酒庄时代
专家表示,中国酒庄联盟标准的出台以及OIV此次的酒庄文化之旅,标志着中国酒庄正不断走向规范,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自张裕2001年成立中国首家专业葡萄酒酒庄以来,众多企业都投入到这场酒庄酒运动之中。但在“酒庄”概念大行其道时,酒庄酒的标准却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范。在此情况下,一些连生产基地都没有的企业也趁乱跟风,市面上打着“酒庄酒”旗号的产品售价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情况严重扰乱了消费者对酒庄酒的认知,破坏了酒庄酒的高端形象,影响了中国酒庄酒的有序、健康发展。
虽然中国酒庄联盟标准的出台使中国酒庄酒市场这种混乱局面暂时告一段落,但如何利用酒庄的高端元素来构建中国葡萄酒业的核心竞争力却仅仅才是个开始。
专家认为,2001-2005年是中国酒庄的导入期,一切都处于方兴未艾之机。而步入2006年,酒庄酒将迎来一个新的拐点,在经历几年的混乱拉锯与锐意探索后,中国葡萄酒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酒庄酒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