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身高只有83厘米的南京儿童福利院孤儿陈京荣(小名“小小”),今年15岁,在海英小学上二年级。每天早上,学校里到处都是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离上课时间还早呢,小小却一个人低着头,背着沉沉的大书包,飞快地在人流中穿行,以最快的速度奔到自己的教室。 以前老师一直不解他为何这么做,近日,在小小的作文里,老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怕看见别人和爸爸妈妈亲热的样子,没有爸爸妈妈的他非常想有个家。小小对于自己为什么来到福利院,记得清清楚楚,“我5岁的时候,家人知道我得了矮小症,就把我扔在外面。我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到家了,吓得哇哇哭。后来,是民警叔叔把我送到了这里。”小小告诉记者,进入福利院后,在叔叔阿姨的关心下,他快乐地成长,不仅学习了不少文化知识,还学会了唱歌、跳舞、朗诵、魔术等多种才艺。由于他的良好表现,今年初,他还获得了和正常孩子一起读书的机会,进入海英小学。记者了解到,一般懂事前就进入福利院生活的孤儿,由于不愁吃穿,又有小伙伴陪伴,在小的时候,对家的渴望不太迫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与外界接触的增多,这种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了。小小也不例外。福利院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以前,小小对家庭、父母这些事都不太在乎,因为,他在这里生活得也不错。近几年,越来越懂事的小小,开始有了心事,他想有个家。去年,一名曾经关心过他的“老外”因为工作调动,不能经常来看他了,对他打击不小。“小小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他很想跟那个人走的。”马上就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就在别的小朋友憧憬着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哪里玩,送什么礼物的时候,小小却写下了一篇题为《我想有个家》的作文。在作文的开头,小小首先写了一个自己做的梦,“昨天,我又做梦了,梦见了爸爸,还有妈妈,在他们的怀抱里,我好开心。”可是,睡醒后,爸爸妈妈不见了。失望的小小黯自神伤,“我多希望这不只是个梦啊。可惜,这个愿望也许是不会实现的了。因为,我只是个孤儿,没有家的孤儿,没有爸爸妈妈疼爱的孤儿。”在这篇作文里,小小写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叫陈京荣,今年15岁。我5岁就来到了福利院,阿姨们抚养了我10年。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上学了。”紧接着,小小谈到了自己的伤心事,“当我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接送时,我的心好痛。我在想,我的爸爸妈妈呢?他们为什么不要我了呢?”在作文的结尾,小小写得都有点语无伦次了。他反复表达着同一个意思,“我多希望有个家,多希望有爸爸妈妈疼爱。即使,这只是个不合实际的梦,但我多希望能够实现啊。”
百名孤儿期待“爸爸妈妈”助养
在儿童福利院,像小小这样希望有个家的孤儿还有很多。可是,由于他们大多身有残疾,很难有家庭愿意领养他们,更多的热心市民采取了助养的方式。市儿童福利院保教科科长姚颂琴说,目前已有117位市民助养了孤儿,但仍有100名孤儿期待市民献出爱心。曹成连,男,16个月,由于先天性唇腭裂,虽然已做过手术,可嘴巴仍然像受伤的小兔;孔悦玲,女,18个月,由于是个早产儿,她的身体发育明显滞后于正常的孩子,在同龄孩子已活蹦乱跳的时候,她才开始蹒跚学步;曹志文,男,1岁,由于生下来就没有右脚,在本该学走路的年龄,他只能艰难地爬行……看着这些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工作人员的话,更让人心里发紧,“我们人手少,每天每个孩子顶多抱上10分钟。”这些残疾孤儿非常需要家庭的温暖,可给他们找个爸妈实在太难了。姚颂琴告诉记者,近几年送进福利院的孤儿大部分都是残疾的。考虑到以后孩子的教育、医疗、出路等问题,国内的家庭一般都不愿意领养他们。“所以,我们也就退而求其次,助养也行。助养就是孩子的监护权还在福利院,平时也在福利院生活,但‘爸爸妈妈’常来看看他们,或者接他们出去住几天。”市慈善总会会长张大金说,“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使城乡孤残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省慈善总会、市慈善总会、市残疾人联合会、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京广电集团等五家单位联合开展“社会关爱·情系孤儿”慈善活动。参与的形式除了捐款、捐物、领养之外,也可以采取助养形式,助养一名孩子一年的费用是600元。如果有意,请拨打市慈善总会热线电话:84819617和84819385。南京日报记者 倪艳 通讯员 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