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到2004年间,我国高校招生以20%的幅度增长,去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毛入学率已达21%,居世界第一位;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2300万人。 如此庞大的扩招,在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说,高校迅速扩招之后,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高校平均师资、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地方,扩招后高等教育的经费并没有增加,一些高校靠收学费来维持生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今年5月24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适当控制高校扩招幅度,这预示着,高校将从此告别扩招时代。
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教育部决定放缓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估计,2006年夏季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2%,人数为410万人。而目前的就业市场只能吸收160万人。这意味着今年有60%的大学毕业生将面临就业困难。
“我愿意吃苦,却找不到地方”
“两年多的求职受挫,我现在已经麻木了,学会了平静面对,不再像第一次被拒那样伤心了。”坐在记者面前,从哈尔滨一所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多的林树(化名)显得颇为无奈。
林树的老家在五常市,2000年考入哈市一所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林树自己也承认,自己长相普通,个子在1.65米左右,毕业时成绩一般,平时也没参加过学生会和社团活动,“所以在求职时并不具备优势。”
林树第一次的求职有种志在必得的心理,他说:“无论怎样,我是本科毕业生,还愁没有单位要我。”但是第一次应聘却让林树栽了跟头。
据林树介绍,刚毕业时他被学校推荐到哈市一家单位做财务工作,试用期间,他自我感觉还行,可是试用期满后,却得到了“不予聘用”的通知,后来经他了解得知,原来财务工作基本都不招应届生,都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而他虽然学的专业对路,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书本知识还行,实际操作不是那么一回事。
“第一次受挫,的确给我打击非常大。不过我事后分析,这只是个别现象,其他单位不会也这样吧。”林树说:“没想到,我又找了几家单位,也大致如此。”
据林树介绍,去年1月份,他经同学父亲的介绍到一家大型连锁店试做财务文员,自我介绍后,对方不断试探林树:可否先从销售做起,等累积经验后才转做文职?面试的女经理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笑容,但林树感觉她不太想招应届生,反而问林树应届生会做什么。然后叫林树描述一下自己的性格,林树很老实地说了自己有一些内向。结果面试后女经理对介绍人说她不要内向的,而且她说林树面试时很惊慌。
林树对记者说:“经过数次的求职受挫后,我不再找涉及本专业的工作了。可是库管员、保管员、进货记录员、办公室职员这样要求比较低的工作我也不想干。没办法,我开始上网求职,结果我发出了70多封求职信,可是回复的只有8家,我实地面试之后,条件不是非常苛刻,就是感觉是骗子公司,给人的感觉不踏实。如今已经两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我不介意工作累,我愿意吃苦,但是却没有吃苦的地方。”
采访结束时,林树说,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的并不是数次求职受挫,而是看到那些学历不如他的人反而能干上他想干的工作,这让他一直想不明白,究竟大学还要不要上。
“回炉”目标转向职高
有一两项实用技术“傍身”,可以提高求职的筹码,于是越来越多在校或毕业的大学生到技校“进修”。而现在一些大学生甚至将目标转向了职业高中,成为知名职业学校的一道新奇的风景。
不久前,一位家长领着即将大专毕业的儿子来到哈市第二职业高中招生办,想让儿子在职高里学技术。这位家长殷切地说:“什么专业都行,只要能让我儿子找到工作就行。”据了解,他的儿子在大专学的是计算机类专业,当初原以为挑个热门专业以后找工作更容易,孰料临近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心急如焚的家长便领着孩子到职高,想学一门速成的手艺,让儿子快点儿找到工作。招生办的老师摇头拒绝了这位家长,因为职业高中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
像这样大学生主动上门要求学技术的事件两个多月来已发生了十多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服装设计、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等几个专业。据第二职业高中招生办的王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均希望能参加一个速成班,如果没有,也可以与在校生一起学习。可是考虑到年龄、师资以及知识水平的差距,这些学生均被拒绝。
黑龙江省商业技工学校培训科负责人张计新说,从2003年起,该校就出现了大学生到中专“回炉”学技术的现象,现在学校的短期培训班很受高学历者的欢迎。对此现象,他分析说,如今大学生求职难,可是蓝领技工却供不应求,于是一些大学生来到技校“回炉”,有的则希望加强专业的动手能力,在技术上更进一步,而有的希望学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更容易找到工作。
供求不匹配成求职最大障碍
《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计划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前八大行业为: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房地产、建筑装潢、化工能源、咨询;而应届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前八大行业为:通信与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贸易、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快速消费品。供需的矛盾不只体现在数量和排行上,由于知识、能力不匹配,即使专业对口、行业热门,企业对招聘到合适的大学生也表示“不乐观”。而销售是企业收入最为倚重的职能,可是满腔抱负的学生多数不愿从事。
虽然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行业,供求双方的意愿达到了重合,但是企业招聘毕业生主要为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所用,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升级更新,行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专业度要求很高,显然这对大多数知识单一又缺少实用操作技能的本科生求职并不乐观。
据《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据《前程无忧》市场部推广主管汪淼介绍,目前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录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不愿在培养新人方面有过大的投入;而更愿意给应届毕业生机会的外企,目前在哈市每年仅能提供3000至5000个职位,仅约占今年我省大中专毕业生的2~3%,而且多集中于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据一位民营企业老总介绍,为了逃避指令性招收毕业生的计划,他会制订出许多苛刻的条件,如要求应届毕业生有两年工作经验;在不需要英语的行业中,要求英语必须达到六级水平等等,想尽各种方法把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
就业:岂一个 “难”字了得
据了解,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有410万人,比2005年增加72万人,增幅达21.3%。在我省,2006年大中专毕业生将达17万人,比2005年净增2万人。据省教育厅学生处娄晔处长介绍,从今年的就业形势看,高校毕业生与市场用人岗位间的供求矛盾仍比较突出,毕业生人数增长幅度大,社会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下岗率加大,加之我省与较发达地区发展有差距,提供用人岗位有限等客观情况,2006年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
哈市中高级人才市场经理赵树智认为,就目前而言,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增加速度赶不上大学生增加的速度,加上大学生求职观念等问题,使大学生大量积压在大城市,这些因素都导致大学生的平均薪酬有所下降。“但那些几百元月薪的工作不等同于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评价。”赵树智说,“企业都是以岗位来衡量报酬的。简单地说,不是企业叫大学生去从事这些工作的,而是在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有些大学生找工作饥不择食,只求能生存就去做了。这都是少数的例子,不足以全面说明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毕业生难找工作,也凸显出一些毕业生自身的缺陷。哈尔滨工程大学心理学教授张丽霞说,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知识才能脱颖而出,而现在高校中一些毕业生大学四年只一味死读书、不闻天下事,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现代社会发展强调全面型人才,而他们所接受和掌握的知识,根本适应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对一些大学生来说找不到工作是必然的现象。
黑龙江省就业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年的大学扩招,使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是就业岗位有限,因此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目前从我省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看,就业普遍集中在城镇,边远地区、农村问津者少。这种现象在全国也是非常普遍的。有专家认为,GDP的增长能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但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岗位科技含量也高了,资本代替了劳动,就业根本没有上升,比如,啤酒厂的一系列生产线,根本用不了太多劳动力。只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才能带动劳动力发展,比如手工业,但是我省的第三产业做得并不太好,而大学生也的确不屑一顾。“尽管说大学扩招与就业压力并不一定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扩招之后出现了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和知识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并不是就业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职校、技校减少了生源。现在有的高级技术蓝领赚的钱比正规的本科大学生要多得多。”该负责人说。
在谈到大学生就业率问题时,这位负责人坦言,从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看,我省每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为75%左右,但是这个数字水分非常大,因为涉及到各自的相关利益,而从目前手中的数据看,能达到30~40%就不错了。(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