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最新公开解密档案显示
新中国无偿援助埃及巨额外汇
毛泽东主席作出承诺周恩来总理致电落实纳赛尔总统欣然接受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杨静)外交部最新公开的解密档案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再三强调:中国的援阿方针应该是“大力的无偿的援助”。
毛泽东:埃及可百年后偿还经援
在自身经济还不富裕的情况下,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鼎力相助,直到今天还让人们久久回味和思索。1956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接见首任埃及驻华大使拉加布时,承诺中国将向埃及提供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经济援助。当年10月,西方势力为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武装入侵埃及,引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那一年,中国刚刚同埃及等少数几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根据解密档案的记录,毛泽东主席说:“凡是我们办得到的一定要送去。如果埃及不愿意无偿而愿意偿还,可以在一百年以后再偿还。”档案显示,1956年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为捐助一事致电纳赛尔总统。电文中写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支援埃及政府和埃及人民的英勇斗争。中国政府决定以两千万瑞士法郎的现金无偿送给埃及,来响应贵国政府最近的呼吁。”
那时,新中国尚未完全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在国际上还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有8.4亿美元,外贸总额也仅为20亿美元。解密档案记载:纳赛尔总统欣然接受了中国的无偿援助。
后来,所有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国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与沙特冲破重重阻力建交
外交部最新的解密档案还显示,虽然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国家中最晚与中国建交的一个,但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沙特就曾多次尝试突破种种障碍,努力与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建交。
根据外交部档案记载,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和沙特共同与会,都对对方表现出“好感”。据档案记载,沙特政府对于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为亚非国家的团结所做出的努力“印象很深”,并多次在与其他国家的接触中赞扬周总理在会议上的态度与起到的作用。
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社会尤其是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广泛而积极的反响。据档案记载,沙特公使犹塞夫阿尔福生说,“随埃及之后其他阿拉伯国家将承认中国。”
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与沙特两国建交仍具有相当难度。沙特当时处境复杂,美国控制着其主要经济命脉——石油生产,随时可使该国瘫痪。但是,两国民间、经贸往来从未间断过。
1990年7月21日,中国与沙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