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段时间,我区美容消费投诉呈明显上升趋势。区消协和工商12315综合分析接到的消费投诉,昨日发布了今年第4号消费警示。
典型美容消费案例
去年7月,邵小姐在某美容SPA馆用5000元购买了意大利“贝嘉文”系列美容护肤品,并在该店接受了四次皮肤护理。 去年8月2日,她发现自己的脸部有红肿现象,后经多家医院治疗均不见好转。
邵小姐认为自己脸部损坏与使用“贝嘉文”系列化妆品有直接关系,与经营者多次协商未果后投诉到12315。工商人员调查后发现,该系列化妆品没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厂名和厂址,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今年4月17日,经过调解,经营者以补偿的形式支付给邵小姐18000元钱。
今年4月25日,侯女士到某减肥俱乐部减肥,支付了2560元瘦身费用。俱乐部承诺一个疗程可以减10公斤,但侯女士咬牙坚持了一个疗程后,发现只减了2公斤。经调解,经营者退款1200元。
美容消费存在四大陷阱
消协对众多美容消费投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美容消费陷阱主要形式有四方面:
夸大宣传。目前,“三天嫩肤美白”、“七天瘦身”等夸张的宣传随处可见。事实上,这种宣传只不过是跟科学开玩笑,意在误导、欺骗求美心切的消费者。
“免费美容”藏玄机。一些美容店推出的诸如“免费护理”、“免费赠送”等方式看似诱人,但往往暗含玄机,“免费”仅是“诱饵”,消费者一旦上钩,名目繁多的费用就可能不断发生,让消费者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美容质量难保障。一些美容店卫生不达标,对顾客不负责任,美容师不经过培训、不经过体检就上岗给顾客服务。一些自称为专家、医师的其实并不一定专业,美容设备简陋落后,美容材料质量低劣,为美容不成反毁容埋下了祸根。“承诺”、“消费卡”里存陷阱。一些美容院为了“锁住”和吸引更多消费者,在开始为消费者做服务的同时,常信誓旦旦地做出种种效果、“疗效”承诺,并不失时机地推荐各种“优惠”的服务项目和美容产品。 |